汉字书写漫谈(九)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语文建设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笔顺(上)

      所谓笔顺,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字符在书写过程中各个点画着笔的先后顺序,二是行笔的便利、顺当。汉字字符往往由不同数量、不同笔形的点画纵横聚散、穿插交错组合而成,结构复杂,提笔写字,如何循序而合理地着笔,直接关系到字符的构形及其书写的效果,所以笔顺是实现汉字正确书写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谈谈有关笔顺的三个问题。

      一、笔顺与笔形相关

      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笔形的变化,与右手执笔书写是否便利直接有关,也与前一笔过渡到后一笔是否顺当直接有关。比如说右手执笔写横向的笔画,总是从左到右运笔最为便当,反之则很别扭。因此在隶变过程中,凡是篆书里包含有从右到左横向运笔的笔形,大都分裂成两笔来写,其横向运笔部分独立为一般的横画或横撇:

      虽然增加笔画,但是书写起来却便当得多了。在隶书演变为楷书时,“心”和“戈”中的波磔之所以变成斜钩、“宀”第三笔的收笔之所以变成内向的钩等等则是明显为着缩短笔在空中的运行距离,并便于顺势过渡到写下一笔的需要。

      

      作为汉字快写形成的行书、草书,由于点画在书写中都是顺势而为的,其笔形与笔顺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许多部件的省变和新笔形的产生以及点画形态的混同都与笔顺有关。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某些在现行印刷体中相类而不相同的笔画,由于处在相类似的结构环境里,书写时又具有相同的笔顺,故而在传统的行、草书中,它们的笔形总是相同的,例如“小”和“水”的中竖在现行印刷体中都带钩,“木”“禾”“来”等等的中竖则不带钩,而在传统的行、草(也包括部分楷书)写法中,它们却是一律带钩的,其原因是写完这一笔以后,总还要提笔从左到右写两旁的相关点画,向左上带出笔锋而形成钩,乃势在必然:

      就是我们现在写这些字,如果不特别“提高警惕”,那“小尾巴”也还会不知不觉地自然显露出来。

      在历史上,字是由人们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一个字该按照什么样的笔顺和笔形来写,才便于起承转合把字写好,是经过了历代无数人的实践和长期的优化选择传承下来的,其中自然有其道理和规律可寻。所以我们在研究汉字形体和汉字书写的时候,笔顺与笔形理应同时予以重视,否则有的现象是不好解释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