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的三个基本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和平 副教授,云南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规律,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相对比,应注意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双重性和着重性、广泛性和先进性、他律性和自律性。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规律,如果拿以往计划经济时期作参照对比,其中有三个基本关系很值得深入研究和长期关注,这就是:双重性和着重性、广泛性和先进性、他律性和自律性。

      一、双重性与着重性

      回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德育往往只注意着重性而忽略了双重性。忽略了双重性的着重性,实际上就变成了或只剩下了单一性。那时,虽然我们老讲“要辩证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实质上只强调人人服从集体,难得讲个人选择与人尽其才。物质与精神,只强调精神,怕谈物质;义与利,只强调义,所谓君子不言利;贡献与获得,劳动与享受,只强调劳动和奉献,怕谈获得和享受。如此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样两个经济基础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是两个,即个人和集体。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行为主体严格地讲只是一个即集体,个人在计划经济下基本上无独立意义,它只是被计划安排的对象,自身没有多少选择性和主动性。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大体也如此,这里真正的行为主体实质是国家,企业难得有多少主体性。所以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就发生了我国德育所谓从“天国”转变到“人间”的变化。但这种对以往历史简单的反向而动,也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人们仍然感到今天的德育存在着种种令人焦虑的问题。今天的德育,在许多方面许多事情上又常常偏向于个人、物质与利益等等这一端。这又是一种忽略了双重性与着重性的关系,是另一种极端。

      鉴于这两种情形,就要求德育十分注意处理好双重性与着重性的关系。我们既要讲为人民服务,又要讲个人的正当利益。要讲清二者的关系,使之达到辩证的统一,而不是用一个否定另一个。着重性必须建立在双重性的基础之上,双重性应当扩展到着重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不能简单化。着重性一定不能变成单一性,单一性是无法持久的。无论是单一成个人还是单一成集体,都是无法持久的。我们说的着重性仍然是着重于社会,但那是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动性的基础之上。爱因斯坦对个人和社会两者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曾经发表过极中肯的看法。他说:“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注:《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43页。)他又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注:《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271页。)

      二、广泛性与先进性

      回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德育往往只注意了先进性而忽略了广泛性。忽略了广泛性的先进性,就变成了或在许多方面变成了“空谈误国”。那时,我们曾经一度单纯强调过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念、政治理想的教育和宣传,发生过所谓的“高大全”的问题。我们忽略了广泛性的具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养成的教育。而这种忽略了广泛性的德育教育,当面临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立即暴露了其缺陷。人们处在市场经济中,面对物质利益的得失和差距,义与利的问题必然突出起来。要求人们只讲义不讲利,就是片面理解了先进性并用这种片面的先进性代替了广泛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要遵循经济规律,必然要讲求物质利益,这即是说必然要讲利。邓小平讲:“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讲先进性又要讲广泛性。先进性的要求是重要的,它是我们的价值导向,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并坚持这个导向,否则一旦离开这个先进性的要求,必然会迷失方向;但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实际道德水平,对大多数群众而言,只能要求他们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水平,而不是要求他们现时就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水平。这就是广泛性的含义。我们应当通过先进分子的道德榜样来引导、影响、带领广大群众前进,而不是用前者的道德水准同样来要求后者。

      广泛性并不是只讲利不讲义。对群众,广泛性如果只讲利,则无法转化为先进性,实际上没有义的规范,也无法实现利。先进性也不是只讲义不讲利。对先进分子,先进性如果只讲义,则群众是不会信服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既讲义,又讲利,既讲道德高尚又讲物质利益。应使广大群众懂得,“利”是否得当,要受“义”的规范;而义的真正实现,又要通过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增进。先进分子,则应当具有一般群众成员所未具有的牺牲精神,而国家和组织同时也要关怀他们的物质利益。对先进分子的要求,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提法更为辩证和符合实际。我们讲的是义利统一,而不是义利分离。广泛性的义利统一是先进性的义利统一的基础,先进性的义利统一引导着广泛性的义利统一。什么是先进性的义利统一,我的看法是:在追求社会的义利中同时实现个人的义利,即能够带领广大群众在义的规范下追求集体的最大利益,也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在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冲突中,能够牺牲个人的利益。什么是广泛性的义利统一,我的看法是:在从个人利益的追求中理解并遵循社会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排除个人利益,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个人利益为动力的一种经济,它鼓励用诚实劳动获得个人的正当利益。前面所引小平同志的论述,就是肯定了广泛性的义利统一。小平同志的论断纠正了否定广泛性的义利统一这个长期性的“左”的谬见。先进性和广泛性都是义利统一的,都是发展的。当着广泛性的义利统一上升一个台阶,与之相应的先进性的义利统一必然随着上升一个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