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铭 覃荣初 河池师专政史系;宜州市委党校 (邮编:546300)

原文出处:
河池师专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香港回归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许多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例子。我们应当运用这一事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洗雪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耻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香港回归即将一年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它遗忘,我们应当在历史教学中增加这一内容,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因为,香港回归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许多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香港从被割让到回归祖国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香港分为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是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手中割占的。1840年,英国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贮所用,今大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及嗣后袭主位者,常远居守主掌,任便立法自理”。由此,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从此,开始了香港的屈辱历史。

      1856年,英法两国再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于1860年,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九龙给英国,扩大了香港地盘,但英国仍嫌“这块土地的总量是如此的小”,还想进一步加以扩大,真是欲壑难填。1864年,英国私自将香港地界伸展到深水,并不时叫嚣要进一步“扩展香港边界”。

      1898年,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借口法国租借了广州湾,对香港构成重要威助,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租借九龙半岛作为军事基地的要求,并要挟说如不答应要求,即出兵浙江和福建,这确实太横蛮无理。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连讨价还价的勇气都没有,再一次在英国炮制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字,把中国广东新安县大片陆地及周围235个岛屿连同广阔水域“租借”给英国。至此,英国完成了对香港的占领。

      香港被割占以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此,旧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进行收复。1841年,英国用武力强占香港岛,清政府就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上奏折具奏,但清政府最终未能收复香港岛。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曾两次试图收复香港。一次是在巴黎和会上。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上,中国代表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向和会提出收回各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包括香港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英、法等国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考虑,轻易地予以否决了。结果,中国不仅未能收回香港,反而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原来权益也未能收回,造成了中国的奇耻大辱。

      第二次在华盛顿会议上。1921年12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提收回各国在华租借地的提案。当时正值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时期,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人民大众“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此同时,美日矛盾日渐尖锐。美国力图钳制日本的扩张势头,其他列强之间也矛盾重要。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英法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卫和胶州湾租借地。但在废除九龙和旅大租借地问题上,中国代表却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为由,坚决拒绝归还。12月7日,顾维钧在会议的远东委员会上据理驳斥了贝尔福的谬论。贝尔福对此置若罔闻,日本代表缄口不语,美国代表无动于衷。此后,华盛顿会议不再讨论九龙租借地问题。

      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虽然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英美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外交方针,多次要求列强废除租界和租借地,但仍未能收回香港。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向英国提出归还九龙租借地问题。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略香港,仅仅18天时间,英军就完全撤出,日本占领了香港。此后,中、美、英已成为共同反对日本的盟邦。这一形势迫使英国不得不考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当时,东西方反法西斯战争已联成一片。中国的抗战和各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抗战,而且有利于中国收复香港。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深知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作用,为了使中国坚持抗战,为了战后填补英国在远方可能留下的真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开始攻击英国在中国保留殖民特权,不将香港归还中国等做法。美国的态度无疑对英国是一个压力。对国民政府是一个鼓舞,并促使它采取行动。

      1942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要求美国与中国举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英国知道后,表示与国民政府谈判。10月10日,美、英两国分别发表声明,准备与中国谈判。随后谈判正式开始。美、英分别提出新的草案。在草案里,英方明知中国最为关心收回香港(至少是新界),但却只字未提。11月1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针对香港问题强硬地宣称:“我当国王首相不是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又说:“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地”,从而表明了英国坚持它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顽固立场。11月13日,国民政府就英方草案提出《修订草案》,其中加上了废止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内容:“英方在九龙租借地之行政与管理权,连同其官有资产与官有债务,应移交中华民国政府”,应该说,这里只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未要求归还整个香港地区,已属妥协退让。是时重庆舆论激昂,反对任何外国继续占领中国领土。美国公众也同意和支持中国的正当要求。形势对中国有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