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市民思想素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沈刚克 中共江苏省通州市委党校;邮编:226300

原文出处:
探索: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市民的素质在不断发展的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市民素质越高,文明发展速度就越快。这一客观规律已越来越为我国建设发展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城市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城市市民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技文化、身体、能力等素质,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才能提高城市市民思想政治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市民思想,实现市民思想素质形聚基础上的神聚

      现代城市人中集中、商贸繁荣,科教文化、通讯、交通发达,为市民思想素质提高提供了极为有利、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条件优越并不等于更不能换来市民思想素质的自然提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市历来既拥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社会进步思想的人类精英,更不乏三教九流和黄、白、黑道的社会渣滓。优越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市民思想素质的形聚,就是形式上的聚集;而历史沿袭和现实形成的原因,这主要有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种种思想观念的猛烈碰撞,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环境,以及市民各自的生活、社交圈对其思想的制约、影响等,又导致市民思想素质的神散,所谓神散,就是市民思想素质在实际上的多元分离倾向。形聚而神散,这与两个文明建设赋予现代城市市民素质的历史使命和客观要求不合。形聚为市民思想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最好的场所、条件,这是我们城市提高市民思想素质的环境资源优势,我们应该凭借和充分利用发挥这一优势,实现市民思想素质形聚基础上的神聚,现代城市文明市民的光辉而又美好、积极而又崇高的形象才能持续而又长久地确立起来。

      在当今时代,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凝聚市民的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党、我国各族人民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中国当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又吸纳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古今中外科学思想精华。邓小平理论正是市民素质实现神聚之神。武装、凝聚市民思想,非其莫属!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凝聚市民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指导思想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若干偏见:首先要纠正哪种认为市民思想素质只要求奉公守法、循规蹈矩,而与邓小平理论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错误看法。要使广大市民明确认识到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每一个文明市民必须学握的基本理论。应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的马列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有觉悟、胸怀理想的市民应该研究邓小平的立场、思想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事业奉献全部精力的博大胸怀、献身精神。要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养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拓展眼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思想,胸怀现代化建设大局,确立普通市民争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腾飞作贡献的伟大抱负,这才是飞跃发展的时代和煌煌五千年文明历史对我们当代中国城市市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更要克服认为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势必产生多元思想,而将邓小平理论混同于普通的一般思想的错误观点。应深刻认识到多元思想只要符合我国法律和政策的精神,我们允许其存在、让它们在竞争中发展。但这些思想,不管其多么杰出辉煌,都根本无法与邓小平理论相提并论,更不能挤占、取代邓小平理论在我党、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乃至一切领域中的指导思想位置。邓小平理论的这种地位已为我国探寻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成功实践所证实。在这一伟大理论指引下,我国人民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发展奇迹和这一奇迹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好处、实惠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太平盛世,并且还将继续创造出更为伟大辉煌的业绩,滋润当世、泽被后人,并为世界人民所感知、认同。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已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人大、政协会议所确认,并在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中正式确立,这是我党、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可喜可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城市化是必然性的历史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数量上将会有巨大的增长。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市民生活的主导思想,必能实现市民思想政治素质形聚基础上的神聚,邓小平理论一旦全面实在地为每一个市民所把握,就会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城市对广大农村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就可以高质量、高效益地得到实现。

      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激励市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物质资料生产之所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因为这一生产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对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要,隐在这两大资料后边的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动机。由于经济发达和商贸集散功能的强化,及信息、交通、通讯等优势,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的引入,更为人们谋利拓展了时间和空间舞台,使人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而被人为压抑、限制的追求利益的欲望得到空前的释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处于利益中心的市民可以毫无顾忌、放肆而不受约束地去追求利益。这种对利益绝对化的追求,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更不是城市市民应有的素质。市民求利必须接受义的约束,要实现重义基础上的重利。所谓义,就是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泛指道德规范或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当今中国最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就是道德规范或合乎道德规范行为的本质、核心内涵。这是我们对义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激励市民的关键之点。

      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激励市民,使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就要对市民进行基本路线教育,就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使每一个市民都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我们要尊重市民对利的基本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来解决市民对利的追求。应坚持义在利先的原则,鼓励市民通过各种形式诸如热爱本职工作,兴办第三、四产业,参予公有企业的承包、租赁以及参与非公经济去实现符合义的要求的利,并提供法律保护。对在邻里工作及社会关系中轻义重利者应进行义利观教育,教育市民摆正位置,争当义在利先的好市民。对部分无义求大利、暴利者,对昧着良心以权谋私、谋利,贩毒,卖淫,走私,侵蚀国资、公资者应从重、从严、从速打击。应该严肃舆论导向纪律,明确其政治、法律责任,采用为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能够与之发生共鸣的形式进行舆论导向。特别要注意防止基本路线导向务虚、利益导向务实、人人争利而忽视基本路线的错误倾向。这样,市民义在利先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培育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