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做法的质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在从事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若干做法,虽然最初的设想可能是完美的,在实践上却很难操作,收效甚微,兹作如下分析:

      一、班组台账

      班组要有台账,这当然是对的,但现在的班组台账项目之细,实在是难以招架,而且其中有些做法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比如说班组学习发言记录,就是一例。

      班组学习,理所应该,学习要有个记录,在台账上反映出来,也无不可,问题是要求记录详细到每个人的具体发言内容,并将发言作为考核班组等级的依据,这就不大恰当了。众所周知,生产班组不是专门研究理论的部门,要对每一发言作具体详尽的记录,既无参考价值,又无存档必要,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类检查。事实上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不管班组是否学习过,在班组检查之前的几天中,从生产岗位上抽调几名文化较高的人员,关起门来补编记录,使班组台账趋于完整,在评比中得个好分数。这种做法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类无效劳动,理应改变班组台账样式,只需记录一下某年某月某日开过什么会,读过哪份报就可以了,既符合实际,又省下了大量的无效劳动。

      二、群众评议

      听听群众对干部的意见,自然没有错,但怎样来操作就大有文章可做,弄得不好,不但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形式主义,而且有极大的负面效应。

      让群众来评议身边的党员干部,尚有一定道理,虽然有时难免有点片面性或者多少带上些感情色彩,但作为参考意见,还有一定价值,但现在的问题是群众评议的办法越用越滥,评议的项目越搞越细,那就很难说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比如,要企业的职工或职工代表为企业的主要领导打分,项目有政治态度,廉洁自律,业务能力,决策水平,工作作风等若干项,评分标准为0—100分。试想一位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决策水平,是任何一名职工或职工代表都能够作出客观的、正确的评判的吗?现在,我看是很难的。作为任务压下来,大家也只能“毛估估”,凭印象随便填个数。既然是“毛估估”,那么其参考价值也就不怎么样了。

      况且,评议打分,虽说是背靠背的,但不排除被评议对象知道的可能性,因此,人们在打分的时候,也多少有点顾忌。有了这个因素,评议打分就变得更加不真实不可靠了。

      要考察干部的工作情况,应当注重实绩,即使要听取群众意见,至少也应当有“不清楚”或“不了解”的栏目可供选择,不能够要求职工或职工代表一概打个分数来进行考核,更不能依此作为评议干部的依据。这种打分评议的方法应该废除。

      三、上访率考核

      企业职工上访,是职工的民主权利,也是基层企业所无法阻拦的。出现职工上访,并不一定是坏事,更不能认为基层工作一定有问题。

      现在有的上级机关把控制职工上访作为基层企业的考核指标,要求基层企业做到无上访,这种考核也是很不科学的。

      当前,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要不断深化改革,一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难免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理解,不满意,从而要进行上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上级机关的接待部门有责任倾听职工的上访,或是帮助基层作好解释工作,或是督促基层做好工作。对一个基层企业或者基层部门来说,上访率高的,不一定是由于工作不力;无人上访的,也不一定是问题都在基层解决了。因为基层企业为了减少上访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这就是迁就落后,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可以想像的。

      建议取消对基层上访率的考核,特别不应当把无上访作为企业评比的先决条件,对于职工的上访要分清情况,对基层企业确有工作不当的,要加以批评帮助,对上访者的无理要求,不能予以迁就和支持。

      四、对合理化建议数量的考核

      合理化建议是企业职工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有设想后作建议的,岂能事先定指标。

      现在有些上级部门对基层下指标,要求基层完成若干数量的合理化建议,甚至规定班组要上某个等级,必须达到人均提出合理化建议若干等等。这些指标和规定一下达,基层只得搜索枯肠去寻找建议,不管合理不合理,一股脑儿报上来,凑一个数字,有些建议则是很明显的敷衍搪塞,毫无价值。

      合理化建议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职工可以随时提出,随时申报,对确有效果的要及时奖励,不要单从数量上来考核,更不能作出人均必须完成若干条的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