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事实和理论基础之上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政工研究文摘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理想信念与“政治方向”是一个意思,是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优势、这个传统遇到了挑战,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这是一个很严重和紧迫的问题。因为它是造成当前党的建设诸多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二)对理想信念动摇情况的分析

      我们通常所讲的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人是抱着捞好处的动机进入党内,从来就没有真正确立起理想信念。

      战争年代,入党就意味着牺牲,就意味着吃苦。因此,绝大多数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好的。这就在组织上保证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刘少奇同志把这种机制称之为“自然的客观的限制”。党执政后,情况就不同了。入党不仅没有危险,反倒可以获得各种好处。这就使党面临着一些投机者混入党内的危险。根据1993年到1996年对青年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和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入党愿望的调查:青年工人、大学教师的入党愿望是呈下降趋势;而大学生、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的入党愿望是呈上升趋势。那么,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被利益所左右。但不能否认、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为什么工人、教师入党愿望不强呢?因为相对来说,党员身份对于他们事业的发展意义不是太大。尤其是教师,许多人甚至认为是中共党员,调动、出国反倒麻烦。然而作为大学生、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就不同了。是个党员,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就方便得多,对于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也是有利的,甚至可以成为从政的跳板。现在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参政意识非常强烈,前不久广东省统战部曾作过调查,想成为当地政府官员的约占12.7%,有的甚至在问卷中写道:“做梦都想”。因此,对我们党禁止私营企业主入党的规定颇为不满。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单光鼐等《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的调查,就更加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调查说,有59%的人承认入党动机是“拿党票作资本,以后得点儿好处。”

      可见,如何把好党的入口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前一个时期,在入党方面出现了以所谓“生产力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倾向。当时流行着这么一个顺口溜:“工人入党看技术,农民入党看财富,知识分子入党看学术,干部入党看业务,学生入党看分数。”加入当时思想建设又没有跟上。这就造成了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许多同志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或没有完全入党”。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与其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倒不如说是理想信念从来就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应该说,我们这个党确实很大,这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太大又是危险的,太大了就把共产党员的水平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起不了先锋队的作用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另一种是,有的党员经不起新的考验,丧失了理想信念。

      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理想信念问题在我们党内并不突出。是党员的理论水平高,还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高?显然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现实与理想比较一致,比较统一。当然,这个情况又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一是,当时多数党员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对新旧社会有着强烈的感受。虽然,与今天相比,当时的发展是慢了点。但与旧中国相比,那简直是天翻地覆。

      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接近,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军队干部在内,生活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而且当时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着忽视个人利益,特别是否定个人利益差别的偏向。因此物质利益的诱惑相对来说不那么突出。社会问题比较少,党风和社会风气好。

      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高潮,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热情。虽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很快,但由于封闭式的环境,人们对外界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宣传。

      四是,当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比如1958年刘少奇同志在同石景山发电厂与工人谈话时说,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不要好久,你们大多数可以看到共产主义。这实际上反映了全党的认识水平。人们的头脑是简单了一些。当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容易形成服从意识,普通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坚信不移的。

      到了80年代、90年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严重的挫折。由于国门打开,人们突然发现,资本主义并没有像过去所预言的那样“走向全面崩溃”,而是有了新的发展。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如“文化大革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国有企业的困难、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不好;还出现了一些过去曾经否定了的事物和观念,如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