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问题浅探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高校作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赖以学习、生活的大学校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这是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字号:

      1.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吹响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号角。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以及相伴而行的两种生活方式在中华大地的不同地区同时存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特点、新形势。就生活方式而言,在香港特区就同时存在着主体上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香港部队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区别。这一新的历史现象,必将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和平统一等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我们如何进一步坚持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和发展我国主体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坚持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作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比如,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一般的社会环境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必须特别注意加强对大学生赖以学习、生活的大学校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可以说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不够理想,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很好研究和加强。面对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情况、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重视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生活方式即一定人生哲学指导下的生活模式,与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定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江泽民同志多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分清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界限。可见研究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活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三点内容:一是人们怎样生活,同他们主要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相联系。一定的生活方式即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体现。二是只要有生产就一定有生活。生活方式变化受各种因素制约,但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三是每个人的特性(如兴趣爱好、品性修养、理想情操等)都是由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广义上,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使用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目的所决定的生活内容、生活态度、生活结构等生活活动的总体,是生活的各个层次、方面、环节诸多要素的综合,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消费观在生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狭义的生活方式主要指消费方式,即在一定社会、自然条件下以及价值观念制约下,为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怎样消费及处理家庭、婚姻、社交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结构。这种生活消费同样包括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

      总的说来,生活方式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水准的一个测量尺度,是人们理想情操、文化涵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三,即:劳动和享受的统一;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3.大学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构成及其要求:

      第一,劳动(学习)生活方式。劳动(学习)是大学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处于学习阶段,还不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制造者,但已具备脑力劳动者的某些属性。

      首先,要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大学生的劳动生活主要体现在学习上,包括专业技能劳动和公益劳动。一定要通过刻苦学习,勤奋读书,储备和提高劳动能力,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要结合专业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即劳动道德和劳动纪律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其二,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大学生是时代骄子,年青人的楷模,切忌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考试作弊。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也是大学生脑力劳动重要内容之一,要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大目标下,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率。其三,不断更新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劳动观念,提高综合技能,增强竞争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观念,反对忽视政治、忽视德育的倾向,通过教学活动,坚定信念、把握正确的生活航向。同时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拓展知识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争当三好学生。

      第二,家庭和校园生活方式。家庭和校园是大学生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旋转舞台。大学生(除极少数硕士、博士研究生外)经济未独立,一方面都无小家庭生活的经验和实践,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某个家庭的非长住成员,与家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其生活方式中最为特殊的领域。

      首先,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必须在家庭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的家庭风貌,讲家庭道德,履行家庭义务,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利用寒、暑假帮助家庭劳动或承担家务劳动,减轻家庭负担。兄弟姊妹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鼓励成才,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面对社会和人生。其二,作为即将踏入社会、有可能很快建立小家庭生活的社会成员来说,大学生就已经担负着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及家庭观念的重任。当前要特别注意批判和抵制资产阶级的以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满足私欲为目的恋爱观。既要克服性神秘的旧观念,又要坚决抛弃性解放,性放纵的庸俗思想影响,增强科学的性意识,处理好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把精力放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上,自觉克制校园中的恋爱行为,特别要反对不加掩饰、不讲文明的搂肩搭臂,过分亲昵,逢场作戏,游戏人生的思想和行为。异性间正常交往应严肃,含蓄自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作风。其三,正确处理好家庭生活和校园集体生活的矛盾。如个人消费欲望与家庭承受力之间、家庭代沟之间的矛盾问题,维护家庭的和睦、和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下,大学生个人与集体、与老师、与同学之间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矛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尺度妥善处理,保持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团结、温馨,使之成为促使每个大学生成功、成才的加油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