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杰英 山西忻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原文出处:
理论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心”与“德育首位”的关系。目前,人们对“教学中心”与“德育首位”的关系认识不清,甚至有错误认识。一种是以“教学中心”为主体,否定德育教育,将德育视为教学工作的附属品,只起伴随、辅助作用;另一种则过分强调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视为学校工作核心,盲目加大德育的相对独立性。这二者都是不可取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属于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工作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社会服务等方面,不存在游离于上述工作之外的完全独立的德育。在高校的诸方面工作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是由高校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德育做为保证人才根本性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的一个方面,并不排斥教学。不管培养出哪个专业的人才,不管这个人才具有如何渊博的知识,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措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不能算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教学也就没有很好完成,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单纯强调教学中心或德育首位的作法,都将对高校的发展和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二、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标,提高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确定目标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国家教委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反思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在目标问题上尚存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意识不强,对学生共性看得多,个性看得少,不能创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二是把教育目标侧重点放在分数上,忽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一更具有长远意义的根本问题。三是把学生思想工作目标的重点放在维护学校、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忽略学校发展、社会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面对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综合整体发展的趋势,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紧迫,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技能技巧这一主题,在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只有这样,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才能最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诸要素(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的发展状况和环节的转化状况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具体表现在各个个体上,就是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存在不同的认识,不一致的看法。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经常分析其思想状况,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把受教育者所持的一些不同认识,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予以校正,统一到党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上来。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现象的弊病,有些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尽可能做到因不同对象及同一对象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教育,制定了分层次、分条块的立体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又是一项短期的教育。即平常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三个效应”:长效应、中效应、短效应。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是“长效应”;开展形势教育,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做报告,是“中效应”;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矛盾,开展个别教育,帮助消除一些不良情绪,是“短效应”。高校思想工作应在长效应的基础上,加大加强短效应教育力度和深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真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