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与“四有”新人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哲平 1962年生,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

原文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体制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把培养人的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充分认识加强“四有”新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字号:

      恩格斯在描写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情况时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每一次革命性的大发展都要产生一大批恩格斯所言的时代俊杰,并通过他们推动社会的进步。21世纪转眼即至,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把培养人的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1〕据此,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已是当代教育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加强“四有”新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加强“四有”新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

      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为保证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曾向全党提出了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这是他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他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其他方面出这个那个毛病不要紧,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来要出大问题,要犯大错误。”〔2〕1983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新时代的人才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他指出:“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3〕从此,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1986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在谈话中强调:“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4〕1994年8月31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写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关于对年轻一代加强“四有”教育的重要思想,既是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又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既有战略的眼光,又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而成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四有”新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思想文化不仅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而且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的影响。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这三个基本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和其它社会的本质区别,就不仅要看经济和政治,还要看精神文明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也表现在精神文明领域。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物质上的长足发展,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全面进步。只有经济、政治和思想道德三个方面都进步,社会才能全面协调发展。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协调发展,而不是单兵跃进,或是以精神文明的滑坡为代价换取生产力的暂时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源和智力支持,而且还规定和限定了现代化建设的范围、方向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青年一代思想道德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到头来不但经济的发展不能保持,反而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经济的倒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也不可能实现。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5〕即使经济发展了,“但风气如果坏下去, 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6〕由此观之, 加强“四有”新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需要。

      3.加强“四有”新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在相当程度上靠道德规范或传统习俗来调节。而在成熟的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则主要靠丰富、完整而严密的法律体系来调节。当社会处于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时,原先行之有效的稳定的道德、习俗约束体系已发生裂变或分解,其约束能力明显下降,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构成型,因而难以承担起原先由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承担的控制功能,从而形成了控制上的真空状态,社会文化的失范现象,道德监督、调控失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公共环境道德滑坡的现象难以避免。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着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7〕团结是胜利的保证, 团结的保证则是共同的理想和革命的纪律。只有通过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才能使跨世纪一代真正做到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才有可能逐步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组织成为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富有战斗力的建设大军,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使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胜利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