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农村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建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上海 200030);丁述磊(通信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数字经济研究,联系方式dingshulei@cueb.edu.cn(北京 100070)。

原文出处:
当代财经

内容提要:

在人口负增长与技术进步加快的趋势下,着力提升农村青年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均具有重要意义。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人力资本的外生冲击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表明:第一,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村青年相比其他同龄人具有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第二,人力资本扩张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与女性农村青年中更为明显;第三,人力资本扩张可通过提升农村青年的就业结构和职业层次进而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帮助其适应数字化和工业智能化的技术进步趋势。因此,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可及性,通过倾斜性财政政策弥合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促进农村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4 年 10 期

字号: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农村青年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薄弱一环,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就业技能不足、工作经验较少。近年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渗透引发“机器换人”提速,导致农村青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理论层面,农村青年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与其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尚有三成农村青年未完成高中教育,他们难以操纵新机器、驾驭新技术,导致岗位的低端锁定乃至失业,体现为低就业质量;另一方面,成长发育期的物质匮乏与普遍的留守经历严重影响农村青年的健康状况,部分人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时间,体现为不充分就业。因此,如何通过人力资本扩张促进农村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而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等重大民生目标的多赢,正是本文的研究问题。

      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是经典议题,但现有文献仍很难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和健康均具有很强的内生性。Duflo(2001)开创性地借助印度尼西亚学校建设项目研究教育对收入的影响,由此启发学者们利用各国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外生性进行因果识别。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文献既包括青少年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其成年后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也包括青少年的健康人力资本对其成年后就业、工资、福利领取和职业地位的影响(Heckman等,2010;Bütikofer等,2018;Chen等,2020;Lundborg等,2022)。然而,同一政策中的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旨在提升学生健康状况的营养改善计划也会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课业成绩和受教育程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项目也会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Anderson等,2018;蔡伟贤等,2022;Fang和Zhu,2022;Mazumder等,2023)。因而,鲜有研究能够区分教育和健康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但这有助于确定相关政策的真实效果从而指导新政策的制定。

      一些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青年就业表现的影响。在工业智能化方面,来自德国的证据表明,地区层面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当地青年失业率的上升有关(Dauth等,2021),而企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通常伴随着低技能青年劳动力的失业与高技能青年劳动力的雇佣,最终结果取决于就业替代与创造效应的加总(Deng等,2023)。人工智能的应用促使企业提高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Acemoglu等,2022),拥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且享受工资溢价(Alekseeva等,2021)。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淘汰中低技能岗位(Balsmeier和Woerter,2019),体现为就业技能结构的单向极化。可见,当前的技术进步依然具有很强的技能偏向性,就业技能薄弱的农村青年更容易被新技术所取代。我国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就业形态虽可吸纳大量农村青年从以往的密集型制造业转岗至生活服务业,但会导致就业稳定性下降(戚聿东等,2021)。总之,技术进步可能阻碍了农村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本文基于对营养改善计划能够同时提升农村青年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的认识(Fang和Zhu,2022;蔡伟贤等,2022),进一步回答两个问题:人力资本扩张能否促进农村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人力资本扩张能否帮助农村青年适应技术进步?对此,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多指标测度农村青年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数,然后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营养改善计划冲击对农村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并考察人力资本冲击与技术进步的交互作用。

      本文有三个方面的边际贡献:(1)在实证上,利用我国在2011年推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政策冲击,通过工具变量法同时考察并区分教育和健康的改善对受益者在青年时期就业表现的提升作用。(2)在理论上,本文探究了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本扩张能否缓解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验证“资本—技能互补”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3)本文结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增量信息。在当前人口负增长与技术进步加快的趋势下,农村青年薄弱的健康水平和偏低的受教育程度既不利于其自身发展,也无助于国家长远利益,因而强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现实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政策背景

      经济增长离不开国民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我国农村地区的健康和教育状况仍相对落后。大量留守儿童产生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许多人选择寄宿制学校。而根据Zhou等(2015)在2009-2013年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仅有50%的学校食堂提供完整的三餐、15%提供牛奶、40%提供鸡蛋、73%提供肉类。第五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012年,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育迟缓、体重不足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9.1%、5.1%和16.6%。为解决农村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我国自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体措施包括营养午餐采购补贴、学校食堂建设补助等。营养改善计划在初期包括699个试点县,受益的农村学生数量达到2600万。根据2023年央视网的报道,我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的农村学生数量已达到3700万;与2012年相比,试点地区农村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增长4.2厘米和4.1厘米。①可见,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提升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理论分析

      1.健康人力资本途径。农村青年的健康改善直观地体现在身高、体态(BMI)、肌肉发育等外表层面,这些特征主要通过工作任务与信号机制影响个人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从工作任务角度看,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体力的要求较高,体型发育完善和无潜在疾病的农村青年更容易得到雇佣(Thomas和Strauss,1997)。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数字化生活服务业逐渐吸纳大量农村青年,这些行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较高的体力(如快递和外卖行业),还要求具有端庄的仪表和优秀的社交技能(如接待型服务行业)。Lundborg等(2014)发现,大多数国家均存在身高的收入溢价,原因是身高能够传递家庭财富背景、潜在认知与非认知技能水平、肌肉耐力等方面的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