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对自然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向。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中,虽然自然还具有不同的含义,从总体上来说,这里的自然更多指通过人的劳动(特别是通过工业生产)而建构出来的自然,这是一种受到控制的自然。学者们从自然的控制出发,展开了对西方哲学与文化的批判,形成了批判性的生态学思想,这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条思路。①
卢卡奇与三种自然观
在第二国际之后逐渐形成了强调自然是先在的、自足的、按照辩证运动生成与发展的自然观,从总体上来说,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外在于人的自循环组织。这样一种自然观念逐渐成为苏联教科书体系的主导观念。青年卢卡奇对这一自然观给予批评,提出了自然概念的三种理解。第一种自然概念意味着外在的自然,这是事物规律的总和,卢卡奇认为这也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这一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人的认识对象。这种客观的自然排除了一切非理性的、主观的东西,成为人的认识的最后根据。在这一自然观中,建立起了传统的主体、客体理论。卢卡奇把对这种自然的批评,指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在卢卡奇看来,传统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经常面对的自然。随着商品生产的普遍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们建立了一个新的、与初始自然交织在一起的世界,即第二自然,人在“自己建立的、‘自己创造的’现实中,建立了一个包围自己的第二自然,并且以同样无情的规律性和他们相对立,就像从前非理性的自然力量(正确些说:用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所做的那样”②。实际上,早在《小说理论》中,卢卡奇就提出了第二自然的概念。如果说史诗相对应的是第一自然,即具有优先性的、外在于人的自然,与小说相对应的则是第二自然,它具有“人为结构”的特征③,包含着人们的风俗习惯。与第一自然相比,第二自然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它不是无声的、无感知的、外现的,而是各种感觉的综合;其二,当人们对第一自然表达一种情感的经验时,这表明第二自然已经成为生活的牢狱。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第二自然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按照卢卡奇的讨论,这是一个物化的世界。第一个自然的概念实际上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无意识影响。“因为在自然法的历史中,自然从根本上来讲打上了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印记:即将到来的,发展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合规律的’、能预计的、形式上抽象的特点作为自然的东西出现在封建主义和极权主义的虚伪、专擅、混乱的旁边。”④卢卡奇关于物化的讨论、关于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矛盾结构以及思想观念上的二律背反的讨论,实际上都是对第二自然的批判。虽然从批判的视角来说是物化的自然,但从直观的经验层面来说,这个由劳动建构的自然,体现了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把握与占有,“这是试图创立这样一种理性的关系体系,它能把合理化了的存在的全部形式上的可能性、所有的比例和关系都包括在内,藉助它能把所有现象——不论它们客观的、物质的差别如何——都变成为精确计算的对象”⑤。卢卡奇虽然没有如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那般提出操控问题,但这一解释已经包含着操控思想。当人们的生活世界变成第二自然时,与之相对立的价值就会成为哲学的追求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新康德主义是对第二自然的抽象反映。
第三自然指的是体现人的完整性的自然,这是对卢梭思想的发挥。社会的物化让人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人越是占有文化和文明(即资本主义和物化),就越不可能是人,人就越处于非自然的状态。在这里,自然指的是与人的创造物不同的东西,“意味着真正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人的真正的、摆脱了社会的错误的令人机械化的形式的本质:人作为自身完美的总体,他内在地克服了或正在克服着理论和实践、理性和感性、形式和内容的分裂;对他来说,他要赋与自己以形式,这种倾向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抽象的、把具体内容扔在一边的理性;对他来说,自由和必然是同一的”⑥。在解决物化时,卢卡奇以无产阶级的历史性实践为基础,指向未来社会,自然在这个意义上与这一指向一致,体现了物化的消除、人的本质的实现。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具有审美的价值。虽然这里与卢卡奇写作《心灵与形式》时的思想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形式仍然带有完满性的、审美的意蕴。
在晚年卢卡奇那里,自然的观念,特别是与早年第一种自然相关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卢卡奇不再简单地否定恩格斯的自然观念,在讨论社会存在时指出:“我们的考察首先想确定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特性。然而,要想能够哪怕只是近乎明智地表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不应忽视一般的存在问题……就不应忽视无机自然、有机自然和社会这三大存在类型之间的关联和差别。”⑦作为生物性的存在,人与无机界是一种共生关系,无机自然、有机自然与社会共同成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卢卡奇将其看作一种本体论的规定。从历史形态的变迁来看,卢卡奇认为,在原始社会自然的影响明显更大,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自然限制的消失,而是自然的退却。自然的因果性通过劳动的中介影响社会,并通过劳动将自身社会化。因此,自然与人的社会存在并不是相对立的双方,而是通过劳动联系起来的一体。通过劳动,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界的限制在退却,形成与人相关的自然,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自然。
相比于早年关于第二自然物化的论述,从劳动本体论出发的卢卡奇也有着思考上的变化。第二自然看起来“是一种完全不依赖于他的思维和意志而实存的存在。从日常实路使之普遍化的认识论的立场看来,这种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若从本体论上来考察这个问题,那么立刻就会明白,整个第二自然乃是人类自己完成的对第一自然的改造;对于生活在这种第二自然之中的人来说,这种第二自然乃是作为他自己的合类性生产而与他对立的”⑧。在现代劳动过程中,虽然一方面人日益异化,社会存在日益物化,但另一方面,在合目的性的维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超出物质交换的内容,越来越体现出“合类性”。卢卡奇不再仅从物化批判的视角来讨论第二自然,而是看到其历史性的意义。沿用早年的说法,只有在第二自然的基础上,才能走向第三自然,即体现人的完满性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