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再次肯定了壮大青年力量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性地位。本文将从青年人口学视角,系统、深入、细致地探讨和诠释“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一时代重大命题的深刻内涵,探索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何谓青年及青年人口学 (一)何谓青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著名论断,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少年,期望中国从老朽积弱的“老大帝国”变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青年和少年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二者都被视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中,“青年”概念内涵更丰富、群体规模更庞大、思想行为更成熟、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更广泛而深远,在新时代具备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这是党关爱新生力量的优良传统和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甚至一度把青年称为“国家之魂”①。 虽然“青年”一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是国内对于“何谓青年”这一问题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关于青年的学术研究大多根据其研究需要给定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不同研究之间“青年”的年龄跨度很大。虽然也有一些青年学研究试图界定“青年”的概念和内涵,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对青年的本质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刘宏森(2021)梳理了以往各类青年研究中对于“青年”的概念界定,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年龄是界定青年的主要依据。譬如,张良驯和范策(2022)认为“青年的界定是以人的生理发育为基础的,这种生理发育的具象化表现是年龄”,这一阶段人的生理变化与其他年龄段有明显区别。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对青年概念的建构作用以及不同学科对青年的不同认识。这些研究的共识是,探索青年的本质属性比划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更有意义。 我们认为,在界定和理解“青年”概念时,应当把握以下三个要点。其一,年龄是界定“青年”最简易、最基础的特征。从词语本义来看,“年”表示时间或年龄,少年(或童年)、青年、中年(或壮年)、老年等词语均是以年龄为标准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各个阶段。整体而言,人的生理变化遵循一般规律,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并进一步影响其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社会活动等。因此,年龄是区分不同亚人口的基础。实践中“青年”“青少年”和“中青年”等概念不清,缺少统一的年龄划分标准,导致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的对象具有模糊性,不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因此,以年龄作为界定青年的基础特征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二,“青年”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建构的。年龄不仅是人的生理属性,也被“社会时钟”赋予了很强的社会属性。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在什么年龄接受怎样的社会化过程、承担什么社会角色甚至应当有怎样的心智均有一套规范。此外,不同国家或社会对青年的认识有差别,同一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的认识也有变化,因而各国的青年政策导向有所不同,并且可能会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整体来看,各国的青年政策导向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刘庆帅,2020)。一是将青年视为“风险型人口”,比如容易滋生青少年犯罪等问题,这类青年政策侧重于指导青年行为、防范青年问题,其所指的青年通常平均年龄较小、年龄跨度更窄。二是将青年视为价值巨大的“资源型人口”,这类青年政策重视对青年的投资和预期回报,其所指的青年的年龄跨度更大,包括接受教育培训和成为重要劳动力等阶段。由此可见,青年的年龄范围不仅以人的生理发育为依据,还体现了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这一年龄段人口的期望。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5~24岁,世界各国多把青年年龄下限设定为14岁或15岁,青年年龄上限设定为29岁或30岁,年龄跨度基本保持在15~22岁(邓希泉,2018)。 其三,以年龄界定青年并不意味着仅从生理层面来认识和理解青年。青年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等方面均与其他年龄段有所区别。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不仅生理器官、身体机能逐渐成熟,而且其心理日趋成熟、人格独立完善,身心都发育到巅峰状态。青年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集中学习知识和其他各项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既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建立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青年锐意进取、关心社会,能够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锋力量,从“五四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女排精神”等,无一不是“青年精神”的具体写照。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张良驯和范策(2022)指出的:“青年作为人,其本质应该以人的自然属性为血肉、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根骨、以人的精神属性为精气”。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3日印发并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其所指的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年龄下限与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即性成熟平均年龄,而上限较高,年龄跨度较大。从我国实践来看,这一年龄范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