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刘伟华(1979- ),男,浙江江山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研究方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张逸哲(通讯作者)(2000- ),男,河南周口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袁超伦(1996- ),男,山东烟台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天津 300072);王迪(1992- ),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服务供应链管理(太原 030006);石晓冉(1988- ),女,山西朔州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天津 300384)。

原文出处:
供应链管理

内容提要:

近年来,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实施绩效产生了重要的现实影响。目前我国缺少聚焦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国内的六家案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基于单案例分析与多案例对比分析,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为企业深化两业融合提供实践指导。研究表明: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影响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两大主要因素;客户需求对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以及组织协同存在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快速响应对客户需求的影响机制存在调节作用;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组织协同对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合作主体异质性会对上述因素的影响产生调节作用;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以及组织协同影响两业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中介变量。创新性地结合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特点,构建影响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理论框架,填补了既有研究的不足,为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结论可以助推两业深度融合实践进程。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4 年 06 期

字号:

       一、引言

       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指物流企业或制造业的物流部门通过物流服务主动介入制造商的采购、生产、订单处理、销售、配送以及逆向物流等环节,达到深度战略合作,并通过供应链创新实现物流运作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2020年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政策指导。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物流业则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学术视角来看,已有学者针对两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一些学者从政府管理与政策实施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两业融合政策环境带来的影响。例如,段雅丽(2009)认为缺乏良好的物流政策发展环境,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政府缺乏管理与长远意识等原因均会导致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滞后,不利于两业深度融合发展[1]。另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认知水平较低,未能意识到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影响了两业融合发展。朱萌(2019)指出,部分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虽然有合作,但未能实现信息共享,两业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共享标准,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使制造业能够为物流业提供信息以便实现定制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业为制造业提供物流信息则有助于制造业掌握运输情况[2]。

       从实践视角来看,我国的物流市场中已经出现许多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典范,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施绩效。但是从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一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对于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认识程度较低,许多融合仍只局限在传统的运输业务合作上;另一方面,两业深度融合比例较小,双方难以进行深入交流融合,许多制造企业仍然采取“小而全,大而全”的方式,尚未意识到融合对企业价值所在。许多物流企业由于缺乏对两业融合的理解,难以采取有效的融合措施和手段。因此,基于对两业深度融合行动紧密相关的绩效结果的准确识别,厘清如何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两业企业对两业深度融合的认识程度,扩大两业深度融合范围,构建影响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理论框架,已经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聚焦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两业融合过程受到客户需求、快速响应、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组织协同、合作主体异质性、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客户需求会对两业融合过程中的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与组织协同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客户需求对资产投入、流程优化、技术升级以及组织协同的关系的影响受到快速响应的正向调节影响;合作主体异质性会对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两业融合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本文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研究假设,第五部分是多案例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和管理学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两业融合的内涵研究、制造企业视角下的两业融合问题研究,以及物流企业视角下的两业融合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对既有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进而提出研究局限。

       (一)两业融合的内涵研究

       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创新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之一。弗朗索瓦(Francois)(1990)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生产者服务协调和控制复杂生产的过程中制造业与物流业也应当处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中[3]。埃斯瓦兰(Eswaran)(2002)提出,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服务业支撑[4]。综上,制造业与服务业呈现出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紧密关系。服务业结合制造业需求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制造业结合需求带动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国内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理论研究热潮与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高度相关,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要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两业协同。物流业是重要的服务业之一,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既有研究中,一些学者从两业发展的机理切入开展研究,薛辉(2008)提出产业集群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能反向作用在产业集群上,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产业融合[6]。唐(Tang)、维伦图尔夫(Veelenturf)(2019)指出,快速发展与不断创新的物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智慧化的方式服务于其他产业,对于带动区域经济,促进行业发展起到创新整合的作用[5]。还有一些学者聚焦于两业融合的不同阶段开展研究,物流业的出现是社会进步以及分工细化的结果,物流业与制造业共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系统协同阶段,佩利坎(Pelikan)(2003)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系统促进市场中出现更为创新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在这种融合的作用下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的创新与发展[7]。其次是产业集群阶段,宋斓君(2020)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来看,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对于制造业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这种促进作用伴随着地区差异[8]。最后是构建产业生态,范荣华(2019)指出通过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体系,实现一体化的运用过程,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为物流业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优化企业资源,共同满足客户需求[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