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黎明(1954- ),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北京 100045)。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本的难度仍然较大。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现实,通过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力、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供应链韧性安全,打造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可以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4 年 06 期

字号:

       回顾2023年,我国告别三年新冠疫情“乙类甲管”防控政策,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仍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持续提升,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和内部转型压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显示了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现代物流将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打造发展新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物流强国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202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2023年,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稳步复苏,行业整体恢复向好,供给质量稳步提升,运行环境持续改善,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2023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35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复苏。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势头总体向好。全年物流业总收入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物流收入规模延续扩张态势。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全年平均为51.8%,比上年高出3.2个百分点,多数月份处于51%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全年中国仓储指数中的业务量指数平均为52.4%,整体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全年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平均为120.3点,连续多月呈回升态势。全年快递业务量达1320亿件,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全年快递物流收入增长14.3%。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民航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增长21.0%,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总体来看,我国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但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比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呈连续回落走势。主要环节物流费用比率均有所下降,运输费用与GDP比率7.8%,保管费用与GDP比率4.8%,管理费用与GDP比率1.8%,比上年各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是有力外部条件。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至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降至2.8,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带动物流成本占比下降。物流组织优化是重要动力源泉。随着物流堵点打通,社会库存流转加速,物流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中国仓储指数中的周转效率指数逐月提高,助力社会库存水平降低。同时,也可以看到,社会物流需求仍处在恢复期,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加剧,公路货运、航空航运价格低迷。物流景气指数中的服务价格指数各月均位于50%以下,全年平均为48.3%。长期来看,依靠单一物流企业、单一物流方式、单一物流环节的降本空间缩小。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就是要通过引导效率提升、质量升级来创造降本新空间。

       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广泛凝聚供应链协同发展共识。商务部等8单位审核公布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达250家,示范城市达33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打造供应链上互利共赢共同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继续推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一批大型制造企业、流通企业以物流资源整合为切入口,以供应链思维统筹开展物流流程优化、组织协同、价值创造,以物流自主可控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截至2023年底,我国A级物流企业达到9640家。2023年中国物流50强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合计超过2.3万亿元,千亿级规模企业已经达到5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推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一批物流企业被纳入名单。大型国有企业积极推动打造世界一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一批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进一步提升。面对需求不振压力,一流物流企业夯实价值创造力、网络联通力、产业融合力、创新驱动力、应急响应力,逆势保持稳定增长,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

       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物流要素紧密结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探索应用大数据模型、数字孪生、智能算法等数字化手段,助力供应链体系逐步提效。数字物流平台创新发展,持续赋能中小微企业走上“数字高速公路”。2023年,全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已达3069家,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全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物流大脑等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无人驾驶、无人配送、无人飞机、物流机器人等无人物流技术加快商业化应用。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创新物流技术委员会正式获批,助力我国创新发展标准与国际接轨。

       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2023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0%,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铁里程达4.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7万公里,均居全球第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发现,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过2500个。截至2023年底,国家物流枢纽达到125个,示范物流园区达到100个,25个城市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物流资源集聚提质,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健全,全年建成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超1000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8.9万个。冷链物流受到重视,骨干冷链物流基地66个,冷库总库容量2.28亿立方米。跨境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截至2023年底,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仓数量已达1800个,比2022年增加200多个。物流大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2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国内高铁货运班列正式开行,为支撑扩大消费送上物流“加速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