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不同而丰富多彩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版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萝卜大厦》讲的是一个关于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故事。灰蒙蒙的兔子草原上,忽然“天上掉萝卜”。面对这棵巨大的萝卜,兔子们兴奋地讨论着该怎么吃。但是,有一只叫“萝卜特”的兔子却与众不同,他带领大家把这个大萝卜建成了萝卜大厦。兔子们激动无比地住进了宏伟又精致的萝卜大厦。不过,好景不长,住进“豪宅”的兔子们仍然保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对萝卜大厦擅自进行各种改建……最终,萝卜大厦像一场梦一样消失了。

      一、对比阅读,建立和作品的链接

      这本书的开本和色彩设计很有特点。在和儿子共读一遍内容之后,我问:“这本书为什么做成这种窄窄的、高高的形状呢?”“因为大厦很高啊,”儿子不假思索地答道,“你看封面上的字,也像一座大厦一样,高高地垒起来。”“是噢,‘萝’字上面的两竖都快要伸到天上去了!”“手可摘星辰,哈哈。”儿子竟脱口而出这句诗来。“我们之前看过的书里好像也有这样的设计……”我们一起在书柜前查找。“找到了,这本,《100层的房子》!”儿子惊喜地叫起来,像与好朋友重逢。是的,《100层的房子》不仅是大型竖长开本,还是上下翻页的方式,每翻一页就上10层楼,让读者产生一直向上攀登的感觉。我们又找来几本大型横长开本的绘本,如《苏和的白马》,它表现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辽阔宽广的地平线,展示了360度无遮挡的视觉效果,气势磅礴。通过开本的对比,孩子初步感受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理念。

      再次阅读内文,我们速度放慢,看看、停停、说说。在第二个对开页,黑灰色的山坡上突然出现一棵粉红、鲜绿的大萝卜,无论萝卜的形状还是颜色,都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给人突兀、不真实的感觉。我想,作者通过这个画面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调。我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立刻提出,因为孩子的感受和视角也许不同,我要避免自己的看法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

      当翻看到兔子们开始建设萝卜大厦的时候,儿子对建筑相关的知识、兴趣和经验被唤醒,开始评论起来:“它这个脚手架跟萝卜都没有对接,兔子怎么上去工作呢?从顶上挖个坑下去,哪有这样建楼房的?”有一个对开页是满页的建筑内部图,让我们同时想到了《蚂蚁和西瓜》里有一幅非常相似的画面,立刻拿来对比着看。“妈妈,蚂蚁们的房间设计得都很有道理,做的事情也很有意思。兔子们的房间就奇怪了,你看,这个楼梯怎么悬空在这儿,这些不需要的建筑垃圾到底要送到哪去呢?”当看到建成的大厦图时,儿子就更有意见了:“哪有大厦是下面窄上面宽的?我们玩积木的时候,如果这样搭,最后一定会倒的!”

      也许从绘本的色彩、文字表达中,孩子并没有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但是毫无疑问,在这个部分,孩子的个体经验却跟绘本的内容对接起来,从而感受这部分内容想要表达的意思:兔子萝卜特的理想虽然美好,却有些脱离实际、根基不牢。

      已有经验和书本内容的有效对接能够打开孩子阅读一本书的大门,而对比阅读则是搭建这种链接的方法之一。通过和已读书籍的对比、和实际生活的对比,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所建立的生活经验、所经历的内心感受在当前的阅读中运作起来,并产生增值,构建起新的认知经验。

      二、辩论阅读,看到不同的思想

      我和儿子的阅读吸引了上初中的姐姐,她也坐下来一起看起来。看到最后大厦倒塌,新生活的倡导者萝卜特黯然离去,姐姐边叹气边有些义愤填膺。

      “唉,天才往往无法被世俗接纳,这么好的创意就这么被毁了!

      “可是它的设计本来就有问题啊。”

      “它改变了兔子们的生活环境,你看,从‘黑漆漆、冷冰冰、臭烘烘的兔子洞’变成了‘亮堂堂、暖洋洋、香喷喷的萝卜大厦’。”

      “但是萝卜是用来吃的,不适合用来建房子。”

      “这只是个比喻,并不是它真的用萝卜建房子,它想改变生存环境,带领大家过上好的生活,但是其他的兔子却只想着吃、结婚这些眼前的事情,真是一群猪队友!”

      弟弟也许并没有听懂姐姐的意思,继续辩驳。

      “但是兔子饿了就要吃东西啊,它用萝卜建房子,最后肯定会被吃掉。它离开之后,它的孩子开始想用石头建房子了。”

      “它的孩子也是受它的启发才想到用石头建房子的,如果没有它前面的设计,它们还以为只能住在洞里呢。”

      “对,它们游戏搭建的房子跟它爸爸设计的房子有点像,以后它们长大了就能建真正的大厦了。”

      经过辩论,他们看懂了,绘本中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三、从阅读到生活,世界因不同而丰富多彩

      一棵从天而降的巨型萝卜、一个把食物建成住所的行动、一场从“小洞”到“大厦”的迁徙,这样的理想,在弟弟看来是那么不切实际,毫无根据,但在姐姐看来却是无限创意、激动人心。孩子的不同,不只跟年龄、性别、基因有关,还因为个体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我的两个孩子,已经上初中的姐姐情感丰富、天马行空,而6岁多的弟弟却理性客观、遵循逻辑。他们在这次共读的辩论中除了感受到彼此看法、想法的不同,也一定收获了“虽然想法不同也可以达成共识”的认知。

      对于我来说,跟孩子们共读,多了一条理解他们的通道,更多了缘于绘本而思考生活的机会。世界因不同而纷纷扰扰,也因不同而丰富多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