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这样与孩子沟通

作 者:

作者简介:
成利新,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孩子面对同伴冲突时,你会怎么与他沟通?当孩子撒谎说大话时,你会怎么与他沟通?当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时时说“不”、处处“唯我独尊”时,你又会怎么与他沟通?亲子沟通,是我们亲子关系中绕不开的话题,怎么和孩子开心聊天?怎么在沟通中促进孩子成长、增进亲子关系?生活中,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从温暖又“有营养”的亲子沟通开始。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为达成思想、情感的一致而进行的言语、行为等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从沟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彼此尊重的,应该是一个有传递、有回应,你来我往、平等交流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人和人的关系建构,良好的沟通是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基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先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与孩子沟通的状态。在好父母的品质中,温和而有智慧往往至为重要。

      做温和而有智慧的父母

      1.做温和的父母,用心读懂和陪伴孩子

      孩子身体与心智的成长是持续和渐进的,需要父母怀着静待花开的心态,不急不躁,温柔以待,恒常付出爱心、耐心。内心温和的父母,往往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充分相信孩子是富有潜力的个体,不仅会适时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而且能创设富有安全感的情绪环境,让孩子能够专注于自我的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红豆在3岁之前是个“黏人精”,几乎是挂在妈妈的脖子上长大的,每天睡觉必须有妈妈陪着,睡着后妈妈也不能离开。红豆的心里就像装了监控一样,只要妈妈一离开,她马上就会醒来。有一次,妈妈工作十分忙碌,盼着红豆熟睡后自己能加个班。结果凌晨一点多,几乎是在打开电脑的同时,传来红豆的一声哭腔:“我要妈妈,妈妈陪我!”深更半夜,被孩子“绑架”的妈妈几乎崩溃,但是依然耐心地说:“好,妈妈马上来!”纵然无奈,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沮丧,妈妈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既然不能安心工作,不如陪孩子好好睡觉,清晨早起再做。红豆妈妈于是等清晨醒来后再加班,很快做完了工作,也因为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甜蜜的睡眠而感到开心。随着红豆一点点长大,她逐渐从一步都离不开妈妈到能够独自入睡,获得了满满安全感的她,终于用自己的独立与成长回应了妈妈的耐心和付出。

      遇到黏人的孩子,父母应如何与孩子交流?红豆妈妈温和地顺应了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对妈妈陪伴的渴望。孩子终究会长大,离开妈妈独自入睡,而在这逐步独立的过程中,恰恰是温和、耐心的陪伴,帮助孩子获得对抗黑夜的勇气。有的爸爸妈妈或许会和孩子理智讨论:“妈妈加班,你能自己睡觉吗?”但有的爸爸妈妈交流未果就可能暴跳如雷:“快回床上去,不许起来!都半夜一点了还在闹!小心打屁股!”这样一来,孩子可能暂时被恐惧压制,从而屈从,但这种“屈从”往往只是一时的、表面的,长此以往,孩子很难获得他所需要的安全依恋。

      其实,我们是怎样的父母,就藏在这一次次与孩子共处的瞬间,尤其是那些不能如父母所愿的瞬间。我们通过日常的互动,反馈、传递给孩子做人、做事的思想价值,逐渐构建出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那么,你是否是一位温柔而富有包容心的父母?是否愿意陪着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

      2.做有智慧的父母,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我们留下一个非常精彩的教育案例。

      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用石头砸同学,因为情况危险,他赶紧阻止了小男孩的行为,让他去办公室,陶先生则到班级了解情况。小男孩比陶行知先到了办公室。接下来出现了令人感到意外的一幕:陶先生拿出一颗糖给了小男孩,“这颗糖奖励你,因为你比我先到了办公室。”小男孩一脸惊愕地接过了糖。陶先生又拿出第二颗糖说:“这颗糖也送给你,我阻止你用砖头砸小朋友的头,你很快就不打了,说明你尊重我,知道我说的是对的。”男孩犹豫不决地接过了第二颗糖。陶先生又继续说道:“我刚才去班级了解了一下,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非常有正义感,所以我决定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的小男孩感动极了,说:“陶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样我也不能用石头砸小朋友。”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了第四颗糖:“我再奖励你一颗糖,因为你是个知道对错的孩子,我为你开心!我的糖发完了。”

      陶先生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发莫过于“教育无他,唯尊重尔”。遇到问题,尤其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应注意:不轻易怀疑孩子、指责孩子、否定孩子,而是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在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和探索事物,探索交往的边界。

      当我们心怀这样的教育智慧时,就有机会看到孩子自我修正的力量,以及积极昂扬的生命状态,并有机会收获孩子对成人的尊重与信任,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全然的接受与爱时,那些父母所具备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也会为孩子所效仿和学习,逐渐沉淀为孩子个性中的一部分,这就是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力量。

      与孩子做最好的沟通

      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生活看似日复一日,琐碎无比,实际上,每个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充满了家庭教育的契机,都是父母向孩子传递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历程,是培养和构建孩子内在精神世界的历程,也是父母自我完善人生的过程。那么在常见的生活情景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1.对孩子的自由说“不”时

      豆豆是个刚刚会爬的小宝宝。这天,她一边爬一边摸到了电视机的遥控器,她按了按,正要放到嘴里吃,被妈妈看到了:“放下,豆豆,不许吃!”可豆豆好像并没有理会妈妈,还是紧紧地握着遥控器。妈妈没法把遥控器从豆豆手上拽下来,不得已,打了豆豆的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