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困境及其改进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晓冉,李文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蔡元培曾经提到:“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开端,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奠基作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其核心在于减轻学生校外培训压力和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双减”政策的展开实施,使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坚固,才能为“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效提供保障。但目前,家庭教育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明确“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深入分析发展中的困境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促进家庭教育科学、长远发展,助力“双减”政策切实、平稳落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该报告用“四个第一”肯定了家庭教育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与此同时,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撑家庭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给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家庭教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彰显。

      (一)家庭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我国有关“立德”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到的“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人生理想,自汉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德”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奠定了中华民族“以德为本”的思想基调。“立德”思想发展到今天,与“树人”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双减”政策正是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力求通过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方式,打造教学轻负高效、资源优质均衡、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但“立德树人”的落实不仅是“双减”政策单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家庭教育与之同频共振。从生活角度看,家庭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回避性;从周期角度看,相比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家庭教育几乎贯穿生命始终,具有终身性;从亲缘角度看,父母与子女间特殊的亲缘关系使家庭教育具有易感性、深刻性。道德培育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上述各种属性使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成为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只有家庭教育与“双减”政策协同配合,“立德树人”工作才能真正走深走实。

      (二)家庭教育是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坚强后盾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缩作业时长和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还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由此可见,“双减”政策主要聚焦学校和学生,通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教育新生态。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双减”政策的落实少不了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如果没有家长与学校相互信任,没有家长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家长自觉转变不当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单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全面影响学生、重塑生态。因此,要想使“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成为惠及百姓、国家之举,家庭教育是坚强的后盾。

      (三)家庭教育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厘清其在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和责任,探索新的协同育人路径。其中,学校发挥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统筹管理各项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发挥辅助作用,共同引导社会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作为体系中核心元素之一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要求其教育目标保持体系内在的统一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只有家庭与学校、社会达成合作共识、畅通沟通渠道、明确分工职责,实现家校社共生发展,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实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二、“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与调研数据的总结,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的开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家庭中,承担教育主要责任的家长无疑对家庭教育的构建起着关键和主导性的作用,因此本部分主要基于家长的维度展开相关的讨论。

      (一)思想层面:家长充当“甩手掌柜”,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一项有关家庭教育指导情况的调研显示,57.0%的中小学校(园)班主任和62.6%的妇联及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者反映家长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存在偏差,同时67.5%的中小学校(园)领导也提出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长肩负着孩子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身心健康、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责任,但在教育实践中,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只需为孩子提供生活、经济支持,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责任应由“教育专家”——学校及教师承担,从而当起了子女教育的“甩手掌柜”,导致家庭教育脱离教育场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