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教育:不仅任重道远,而且迫在眉睫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原文出处:
教育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不久,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发表言论称:“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总结起来一个字就是‘舔’。”此言一出,热议如沸。有人认为,这种“重理轻文”的言论背后,隐含着一套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价值观,这种观念的底层逻辑是理工科专业与金钱和权力直接相关,而相应的财富与名望则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如此评价张雪峰的言论是否恰切还有待商榷,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显,人文性日渐缺失,却成了不争的事实。在人文主义精神屡遭碾压的背景下,有关“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已凸显为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紧要问题。

      一、教育应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体现。因此,理想社会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认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

      不难看出,人的发展问题和人的评价标准,既是一个历史和时代命题,也是事关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的人”“能动的人”“全面的人”等概念,并多次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

      当今社会出现人生目标渐被功利目的僭越的倾向,不少人要么在物欲横流的圈子里内卷,要么在精神追求领域躺平,长此以往,整个社会有可能蜕变为巴尔扎克所说的“金钱开动的机器”,我们很可能不知不觉地沦为“物化”的、“单向度”的人。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有多少钱,他就值多少钱;如果他一文不名,他就一文不值。这种以“金钱确定人的价值”正是物化社会、践踏人文精神的悲哀。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社会对人文教育明显缺乏应有的关注。很多学校和家庭执迷于功利性教育,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眼里只有考试成绩和各种证书,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似乎可有可无。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将限制他们未来人生的认知境界和创新潜质。有研究者指出,现在教育最可悲的是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缺良知!

      毋庸讳言,人文教育的确没有明确的功利性价值和实用性诉求,但人文教育却可以增强我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能力,而且能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更加从容地自由前行。人文教育的内涵在于注重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完善,注重培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和态度,践行做人之道,实现人格的健全和谐。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以人类创造的文化为基础创造新的文化。缺之人文精神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背离科学精神的人文也必是虚假的人文。从本质上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彼此帮助的文化共同体。

      二、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2023年年底,一个叫董宇辉的年轻人受到了网民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人文教育的胜利,因为他对读书人的敬意以及对弱者的同情,为大众提供了共情价值;还有更多人认为董宇辉的努力与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正义和良知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善良、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的胜利。在笔者看来,董宇辉的成长经历给很多孩子的人生“种下”了一颗读书有用的“种子”。他告诉人们,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靠学习、靠努力也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诚然,人们对就业前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无可非议,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缺失将让时代和民族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人文精神的衰减,很可能导致青年一代善恶不分、美丑不辨辩,在大是大非面前,既无法独立思考,又缺乏辩识能力,只知道安享岁月静好,稍遇挫折就不知所措。如今,这样的时代巨婴似乎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人文教育缺失的趋势尚可遏制之前,至少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力挽狂澜的责任。我们相信,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可以使教育过度功利化的趋向得以矫正,可以使新时代莘莘学子生长出应有的能力,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踔厉奋发,行稳致远。

      当今是一个科技昌明、文明昌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但是,信息过载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困扰。一方面,信息便捷造成技术依赖和思维钝化,容易使人困于“信息房”而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巨量冗余的信息让人如同汪洋中迷航的孤舟不知所措,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不觉地沦为技术的奴隶、赚钱的工具或游戏的网虫。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科技越发达、经济越繁荣,人们对文、史、哲、艺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就越重要。古人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教授技能,还要担负起培育审美素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