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支付的本质、核算原理与准则运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克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北京 100048。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许多公司对员工特别是公司高管和技术骨干人员采取了股权激励政策,以将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绑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规范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由于企业所在行业、发展阶段、经济状况不同,导致所采取的股权激励方案存在差异,其激励的结算方式、业绩条件、行权价格等也各不相同,会计处理相对复杂,股份支付准则在执行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对股权激励本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股权激励实务案例,总结概括出股权激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为更好地理解股份支付准则、准确核算股权激励业务提供经验借鉴。

       一、股份支付的本质:授予期权

       股权激励是将公司股票以免费或低价方式授予公司员工从而对其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激励对象。激励对象一般是公司高管或技术骨干人员(也可以是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或人员),对这些人员激励的目的是将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让其通过提供服务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二是激励标的。激励标的一般都是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其自身的股票,这样被激励对象的服务或付出的结果能够直接通过公司股价加以体现,使其付出与收益实现一致,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三是激励等待期。股权激励一定是针对未来的,有一个等待期。股权激励先约定好未来的业绩条件以及相应的报酬,被激励对象在等待期内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了业绩目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从上面三个要素可以看出,股权激励本质上就是授予期权,即授予被激励对象未来符合业绩条件时以免费或低价获得公司股票的权利。

       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中被激励对象的收益与等待期结束时的公司股价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上把股权激励称之为股份支付,并制定了专门的股份支付准则。按照最终结算方式,股份支付分为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其中将公司的股票直接支付给被激励对象的方式称之为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将股票折算成现金支付的方式称之为现金结算股份支付。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股份支付两者既具有股权激励的共同特征,又因结算方式不同各有差异,会计处理自然也存在不同,但二者本质上是授予期权。

       二、股份支付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量变价不变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中常见的类型是股票期权股份支付,即被激励对象通过努力达到设定的业绩目标,未来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入公司发行的股票,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从公司角度看,股票期权股份支付本质上就是公司发行了一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如果被激励对象达到业绩要求公司承担以优惠的价格(或免费)向其发行股票的义务,公司发行这项期权是要收取期权费的,但从被激励对象来看,由于获得了一项未来以优惠价格购入公司股票的权利,购入一项权利是需要支付期权费的。在实际的股权激励案例中,虽然没有涉及期权费的收与付,但实际上这恰恰是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关键和核心。我们具体通过案例来分析其中的基本原理。

       例1:长江公司授予100名高管每人1万股股票期权,约定未来三年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0%以上每人即可免费获得1万股长江公司的股票。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2元(实际上就是期权费),即100万股股票期权公允价值为120万元。如果不是被激励对象要向公司提供服务,被激励对象单独购入这项期权需要支付120万元的费用。股票期权股份支付中实际上就是公司承担了120万元费用购买被激励对象提供的服务,服务期间正好是期权的等待期。因此,股票期权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本质上就是一个分摊费用的过程,即将120万元的费用按照3年的等待期平均分摊,每年分摊40万元,每年将40万元的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由于未来以发行股票结算,在确认服务成本的同时相应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每年的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等待期内每一年的会计分录均为:

       借:管理费用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最终达到业绩条件行权发行股票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

       贷: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

       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单位:万元)。

       需要强调的是,每份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是确定的(即价不变),由于被激励对象离职等原因最终每期符合行权的人数是变化的(即量变),因此期权的总费用也是变化的,需要每期动态调整,此即“量变价不变”。因此每期估计的总成本费用=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预计总行权数量。预计总行权数量属于会计估计,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采用倒挤的方法确定。股票期权股份支付的行权人数变化的会计处理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假设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2元,第一年年末预计100名高管中未来有10人离职不会行权,那么第一年分摊的费用=1.2×(100-10)/3=36(万元)。假设第二年末估计总的离职人数为20人,则第二年分摊的费用=1.2×(100-20)×2/3-36=28(万元),假设最终离职人数为15人,则第三年分摊的费用=1.2×(100-15)-36-28=38(万元)。

       从股份支付全时间节点看,股票期权股份支付授予日被激励对象还没开始提供服务,因此不进行账务处理,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具体会计处理如图3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