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智能化嬗变:逻辑、风险与治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聂智,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研究员;傅新皓,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算法时代,人工智能赋予了传播智能化属性,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已然发生嬗变,其发生机理与演进理路可从技术逻辑、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等维度进行审视。透视当前意识形态传播嬗变的特征,面临张力失衡、旨归失义、话语失效的风险。因此,需从透明解释、资本驾驭、价值驯化等层面对智能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传播进行治理,为切实提升算法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筑牢根基。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23)11-0135-07

      算法在互联网技术形态、数据传导样态和意识形态的政治生态等层面引发了格局重构,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架构、主客体关系及过程控制范式的智能化嬗变。与此同时,以画像标识、精准匹配与导流推送为主要特性的智能化信息分发与扩散,深刻影响了个体的思想状况、道德规范、价值判断及行为方式,同时导致认知茧房、圈层固化与技术崇拜等问题的加剧。探究算法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智能化嬗变机理,更深层次地对智能算法的意识形态属性进行研判与审视,描摹智能化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图景,探寻算法时代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及其治理进路,对于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算法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智能化嬗变的演进逻辑

      “以智能算法、算力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深度嵌入与整合”,[1]算法通过技术工具嵌入、资本逻辑操控等方式对意识形态传播产生多方位、多类型、多元化的影响。价值、话语、资本等各类要素的相互博弈及智能算法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使意识形态传播愈发智能化。意识形态智能化为个体提供一种更有效、更便捷、更客观的传达与感知模式,具体表现为意识形态产品智能化、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智能化、意识形态与接受者交互智能化。

      1.基于智能算法技术赋权的隐性价值运作

      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构成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社会属性则为权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数据资源配置的底层支撑,算法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提供了全新的工具,重绘了网络传播版图,充分展现其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权力逻辑,对政治信息的传输、社会价值的建立、公共决策的拟定、国家社会交互等领域形成牵制。[2]

      智能算法技术的价值承载表现为三种赋权逻辑:一是算法具有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其中每一种结构都存在价值嵌入,顺序结构中的等式设定、条件结构中的条件设置、循环结构中的循环路线都意味着价值设置,每一个符号背后皆含有现代性的价值指代。二是算法运行中,需要对各类要素、模型进行选择。比如向定点目标人群推送信息的算法推荐,需经过生成合成、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调度决策等算法运作环节,面临向谁推荐、推荐什么、如何推荐的选择,而这一系列选择都蕴含了设计者的目的性与价值导向。三是从算法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目前的AI-AGI(通用人工智能)还是未来发展方向的AI-ASI(超级人工智能),都是对类人思维的模拟与超越。而思维形态和价值形态密不可分,在马克思看来,思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底层逻辑。“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3](P179)即是说,思维支配着包含价值塑造的思想,意味着人工超级思维在超越人的思维过程中也将留存人类思维的基因。搜索、AI和文本处理三合一的具有强大能力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是通过大规模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对话的上下文语境,进而使用更接近人类日常的语言做出回应。以ChatGPT、文心一言为典型代表的AIGC的训练都离不开最关键的一步:为使用真实的用户评价标记生成内容的排序,从而训练出奖励模型。真实的用户评价既反映了选择人群的思维,也反映了其价值意蕴。

      智能算法技术赋权的价值运作不同于传统的显性价值呈现,而是采取一种隐性价值模式。这种隐藏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算法处于智能化产品或活动的底层,易被认为处于一种不可视的“非存在”状态;二是由于诸多算法存在算法黑洞,具有不可解释性,遮蔽了算法的价值存在。

      2.重塑政治主体意志的主流话语构型

      智能算法技术的价值内存及特征决定了其必然会被政治主体引入传播与应用的政治场域,成为驱动政治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技术路径。从政治主体的角度来看,算法是智能化背景下主流政治思想在技术方面的一种拓展,延伸治理层的政治意识,推动政治主体的意识形态在更高程度上获取社会认同,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策略。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技术是与经济、政治、文化共同造就社会环境稳定或变更的基本要素。[4](P135)运用算法权力对主流话语构型重塑是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直接要求。重塑政治主体意志的主流话语构型是指政治主体通过对智能算法技术的管控,依据算法和价值关系规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设计、传播和效能的再建构,产生主流话语权力及其话语推广效度。重塑政治主体意志的主流话语构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贯穿智能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全部建构与传播之中。

      重塑政治主体意志的主流话语构型需要遵从话语的形成与传播规律以及语言的语音、词语和语法构成来分析。语言是思想的器官,语言结构是由语法所决定的,语法既是语言的建构法则,也是语言的内在逻辑。而算法是通过算法语言来实现的,算法语言也由其特定的语法所决定。因此,重塑智能化背景下主流话语构型需把握算法语言的语法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语法的逻辑关联,加快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重塑算法时代政治主体意志的主流话语构型主要呈现三种理路:一是政治主体利用算法运行,形成与核心价值体系相符的主流话语传达机制,利用算法推荐实施主流政治话语的有效传达,从而达成智能算法技术对政治话语的构型。二是政治主体通过智能算法技术来传递思想意志,构建拟态政治信息氛围,在算法的规则中培育公众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坚守。三是政治主体依照算法的技术特点,统摄算法治理中相关个体技术运用的话语要义,对非主流社会意识进行管控从而将其归入治理话语机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场域中更好地维护主流政治话语的主导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与宣传效能。

      3.嵌入政治与资本场域的结构性交叉

      智能算法技术的结构、特点与使命决定了其政治嵌入的必然性,同样也会引发资本的进入,从而形成嵌入政治与资本场域的结构性交叉。资本的浸入是资本的本性和智能算法技术的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资本的扩张本性会向每一个新技术点渗透。智能算法技术的先进性、生产性、支配性与资本的内在性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即资本占领智能算法技术具有长期的获利性和增长性。另一方面,从智能算法技术的发展逻辑来看,算法创新也需要大规模资本推动。因为智能算法技术是一项巨型、递阶型的核心技术,不仅需要大量的智力推动,还需要持续的产品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