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气:儒家德性精神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方玉,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道德哲学(山东 曲阜 273165)。

原文出处:
学术界

内容提要:

现代儒家德性论的视域中,“浩然之气”意味着一种浑然一体的德性精神,又具体呈现为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儒家的志气涵盖从普通人到圣贤的理想,义气则是儒家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和气的意蕴指向普遍和谐的观念,勇气则展现出儒家道德的精神力量,正气的内涵则不仅关乎个体身心秩序,也涉及群体社会秩序。对于增强当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言,儒家德性精神——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依然可以提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滋养。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2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1.00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范畴、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精神,儒家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文明的璀璨明珠。现代儒家德性论则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理论,它以推动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根本方向,参照会通西方德性伦理学、德性论,尝试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儒家德性论,进而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性论的学术话语体系。在此意义上,对儒家德性精神的深入考察,既不是粗糙地模仿古希腊“四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一种“对着讲”,也不是肤浅地套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一种“照着讲”,亦非简单地承接传统“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一种“接着讲”,而是致力于讲出儒家德性的“真精神”和“现代精神”。

       一、浩然之气——浑然一体的德性精神

       “德性精神”作为伦理学界一个重要的概念,与“道德精神”和“伦理精神”是相互关联又各具丰富内涵的。以“精神”而言,三者均是对其中所谓核心、实质和深层元素的关注,是整体内容的凝练和升华,是指那些可以称之为精华的、灵魂的东西。德性论以品德、行为者——人本身为中心,更加重视“何以成人”,它以相对体系化的德性条目为基础,更加关注个体德性的完善,在一定条件下由个体之善推及社会之善。采用孟子的说法,就是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相比之下,规范伦理学以规则、行为——“应当如何做”为中心,通常依靠外在的他律来实现行为的善。不难发现,德性伦理具有更强的人文精神价值,而规范伦理则更加偏重社会秩序意义。

       德性是人的一种品质或品格,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一般是指人的品质的道德特性、形态,常常特指那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比如古希腊的“四德”,再如儒家的仁、智、勇、诚、信等道德条目,又或者现代的自尊、乐观、慷慨、敬业、友善,等等。“相对于个体所处情景的变动性及行为的多样性,德性具有相对统一、稳定的品格,它并不因特定情景的每一变迁而变迁,而是在个体存在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绵延统一。”①可以说,就伦理学科的类型而言,无论是规范伦理学还是美德伦理学,无论是道义论伦理学还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德性总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范畴。当然,在美德伦理学或者德性论的体系中,德性的意义与价值更为凸显。“儒家伦理学的美德思想就是突出以心德为主要特色的美德伦理。一个人是好人或者恶人,主要是就其内心、心灵而言的。儒家在看重行动的同时,更看重行动者的心德。”②突出心德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色,这无疑是一种内在的德性,对内心、心灵的重视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德性精神。如果说康德所谓“内心的道德律”是其道德精神的鲜明表达,那么儒家德性精神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典式呈现?

       社会生活的语境中,人们在论及“精神”二字时,常常有“精气神”的表达,于是,在考察德性精神时,径直将儒家德性精神与“气”相关联,实在是一种天然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这种内在的关联在传统语境中存在已久,当目光投向现代语境,这种内在的关联仿佛是“一以贯之”,越发受到重视。比如,在现代社会谈论改革创新的精神时,可以将这种精神形容为“闯的精神”“冒的精神”,是一种“气”,是一种“劲”。唯有凭着这样的“气”和“劲”,才能开拓新的道路、新的事业。又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奋斗起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因此而更加自信、自尊、自强,奋发有为的中国青年因此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这里,所谓“志气”“骨气”“底气”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回到中国古代哲学的视域中,作为哲学范畴的“气”,既是指物质之气、自然之气,“气”意味着世界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同时,“气”又是指精神状态之气、道德境界之气,比如所谓“圣贤气象”。宋明理学家对此种气象津津乐道,程颢、程颐描述孔子具有“元气”——“天地之气”,颜回呈现“春气”——“和风庆云之气象”,孟子具有“秋气”——“泰山岩岩之气象”。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一气涵五理”,③就是说“气”这一概念涵盖了哲理、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可以视为儒家德性精神的经典表达。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必须指出,作为儒家德性精神的“浩然之气”并非孟子一人的“专利”,而是儒家德性文明的思想、情感、智慧的结晶。不难发现,孔子那里已经有“血气方刚”表述,荀子有所谓“治气养心之术”,朱熹更是对于“浩然之气”作出深入的诠释,比如:神秘之气、刚大之气、先天之气、创生之气,等等。南宋著名词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有大义凛然之《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在这里,天地正气、自然之气、物质之气、浩然之气可谓浑然一体,“气”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体的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和道德精神。搁置“气”范畴实体存在的意义,聚焦“浩然之气”在德性精神层面的意义,可以这样概括:“浩然之气”是儒家浑然一体的德性精神,又分别在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等方面具体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