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23)11-0189-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东亚经济奇迹”影响日趋增大,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及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界开始关注海外华商网络,以海外华商网络为主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并逐渐形成热潮。华商跨国网络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华商网络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等主题。具体的华商网络则主要集中在贸易网络、企业网络与侨批网络①等主题。有关城市史研究方面,多关注城市自身与腹地经济的研究,特别是滨下武志从海洋世界的角度探讨了各海洋地带的口岸城市网络问题,②将华商网络与城市连接,并首次从跨国经济角度探讨了香港的发展;③周子峰、古田和子等分别探讨了中国近代的厦门经济网络内容与上海网络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谢湜则着重分析侨批网络对城市商业地理的塑造。④但是,学界对华商跨国网络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却相对较少。 再者,学界对近代厦门的研究成果很多,多是探讨华侨对厦门城市发展的影响。⑤人作为历史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动者,以其为切入视角无可厚非。不过,人的行为总是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具体而言,华侨构建了华商跨国网络,但其行为也会受到华商网络内在的制约,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范围与绩效。因此,我们也有必要从华商跨国网络角度探讨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文以闽南侨批网络为中心,探讨闽南侨批网络与近代厦门发展的关系,希冀有助于准确把握华商跨国网络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及丰富近代城市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闽南侨批网络的形成与空间形态 闽南侨批网络是华商跨国网络的一种,它是闽南地区侨批(侨汇和侨信的合称)寄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跨国商业网络,主要以厦门、泉州和漳州等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地批信局为基础,包括杂货店、进出口商行等传统商业组织和近代邮局与银行,经营侨批的收集、寄递、分送、回批收寄等业务。⑥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闽南侨批网络开始萌发,主要是水客形式,初步奠定了侨批网络的基本经营制度与运作模式。19世纪中后期,批信局大量建立,或设立分支,或与其他局联营;除此之外,批信局以自身业务关系为基础,充分利用服务日趋完善的现代金融与邮政服务机构来提升侨批寄递效率。至20世纪20年代,侨批经营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体系。20世纪20至30年代前期,批信局数目快速增加,分布地域更为广阔,侨批网络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逐步出现制度化趋势。⑦ 由于批信局必须有相应的经营地点,因而侨批网络就地域上体现为一种空间形态,是以重要节点城市频繁联系而体现出来的城市网络。⑧闽南侨批网络的空间形态如下图所示:⑨
图1 闽南侨批网络空间形态示意图 侨批网络中,经营侨批的华商通过环南中国海的港口与内地城市将海外华侨(汇款人)与闽粤内地侨眷连接起来,形成两地或多地之间的资金的单向流动,与信息的双向互通。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与人才支持。侨批网络带动了大量的资金流动,从而直接影响了侨批网络节点——城市——的发展,而厦门正是闽南侨批网络的关键节点,享受了闽南侨批网络带来的收益。 二、厦门在闽南侨批网络中的功能与地位 闽南侨批网络的空间形态以闽南侨批寄递相关的城市为节点显示出来,厦门是闽南地区的最重要节点,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尼的巴达维亚、新加坡等均是网络节点。⑩闽南侨批网络立足于这些城市,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侨汇寄递回厦门。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五口之一,是闽南的进出口港口,因而成为寄往闽南侨汇的集散中心:除漳州诏安与东山外,抗战前的闽南和部分龙岩地区的侨汇都是直接进入厦门,然后由厦门分发至周边的泉州、漳州等侨乡。另外,厦门又是闽南地区金融与汇兑中心,进入闽南的部分外币侨汇会首先在厦门兑换成国币,也有部分直接送给侨眷,因而厦门的金融业比较发达。由此可知,厦门在闽南侨批网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为厦门的发展带来了资金。 除了侨批网络集散中心外,厦门也是华商跨国网络在闽南地区最重要的贸易网络节点、人口集散中心。华商跨国网络最初是以贸易为基础发展而来,贸易频繁后华人移民增多,海外沿海港口开始出现华人聚居地,“有迹象表明”,在宋元时期,“福建及广东的商人社群遍布于占婆、柬埔寨、苏门答腊、爪哇等港口”。(11)贸易与移民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华商跨国网络在宋至明朝中叶形成,明中叶到清中叶达到鼎盛期。到19世纪中叶以后,环南中国海地区的华商贸易网络已然发展成为一个集贸易、移民、金融、企业、商人组织等多种跨国网络于一体的复合系统。(12)因此,厦门由此发展为闽南地区的人口集散中心和经济中心,(13)承担着闽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人口交流、贸易和信息往来的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