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24)01-0026-09 自近代以来,与人的觉醒相伴随的就是“自然”的发现,艾克哈特在讨论文艺复兴时将这一过程理解为两个层面:即发现自然与发现人。对自然的理解,决定了近代以来哲学的理论构架。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中,对自然的理解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他们的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的理解可以区分为四个不同层面,直接影响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讨论,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逻辑。重新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生态学的不同理论逻辑,反思生态学的哲学基础,推进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 一、合乎人性的自然与哲学浪漫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类本质的自由实现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这种人的类本质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契合性。将自然看作合乎人性的存在,青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 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一章没能区分思想与思想的表达,从思想表达的层面来说,概念当然是先行,比如黑格尔讲到的“这个”的例子。但“思维先于思维的表达。表达中的开端只是对于表达的、而不是对于思维的最初的东西。”①思维源于存在,但这种存在并不是抽象的“这个”,而是感性直观中的“这个”。这是一种具体的存在,即使我从这棵树转身了,面对的是这间房子,看起来是“这个”先行的,但这一转身并不能否定这棵树的先行存在。“感性的存在、‘这个’消失了;但是又来了另一个存在代替它,这个存在同样是一个‘这个’。所以,自然虽则驳斥了这个个别的东西,但是它又修改了自己;当它将另外一个个别的东西放在原来那个东西的位置上时,它是反驳了反驳。因此,感性的存在在感性意识看来就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存在。”②自然具有优先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实际上是精神的逻辑学。 自然的优先性,在谢林哲学中就提出了。谢林以自然哲学反对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需要将自己关于自然的理解与谢林区别开来。针对费希特的主观唯物主义,谢林将自然作为对象从费希特的哲学构架中解放出来。“自然已经不是一个派生的、设定的东西,而是一个第一性的、独立的东西……自然界得到了一种与费希特的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意义。”③但在这种对立中,自然界与精神分离了,对费希特来说,只有精神;对谢林来说,只有自然。费尔巴哈认为,需要从自然与精神的对立中走出来,自然不仅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而且本身即是主体兼对象的存在。这是与生命相关联的自然,与这种自然相统一的精神,是没有被主观唯心主义浸染的精神,它与人的最初始的生命相关。从这样的视野出发,感性直观就不是被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一章的感性确定性中所要扬弃的,而是在其自然性的存在中就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与地位。在这样的逻辑中,自然的优先性以其没有受到主观精神的侵扰和最合乎人性的存在而确立起来,这样的自然才是哲学所要关注的自然。“哲学是关于真实的、整个的现实界的科学;而现实的总和就是自然(普遍意义的自然)。”④存在的本质就是自然的本质,“自然是与存在没有区别的实体,人是与存在有区别的实体。没有区别的实体是有区别的实体的根据——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据。”⑤ 与之相应的,如果感性直观是第一性的,那就意味着具体的存在并不能被抽象的概念所否定,个体并不能被类所否定。同样,类也不能在一个绝对的个体身上实现,个体与类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个体是类的表现,类则规定了个体应该存在的状态。回到宗教批判的维度,上帝是人的类存在,人将自己的类存在外化出来,成为崇拜的对象,这就是拜物教。“所以上帝本质的特点,就是他不是人以外的其他实体的对象,上帝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对象,是一种人类的秘密。……它所表示的,不是别的,只是人的本质。”⑥上帝体现的是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是人的自然规定。与动物不同,人是能够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作为对象的生物,在人里面形成自己的类、形成人性的东西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底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⑦在爱中形成了“我”与“你”的关系,这是人与人的统一状态。人的本质在人与人的统一中,对于费尔巴哈来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实在的东西;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有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⑧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思辨的存在,而是感性的存在,并植根于自然之中。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就是一种没有被抽象的思辨理性所侵蚀的自然,这种自然是温暖的,是合乎人性的。这是从费尔巴哈的讨论中可以推出的结论。这样一种自然观念直接影响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理念。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的公妻制时,马克思指出:这是人对待自身关系上的退化,“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类关系中,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人的本质。……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自己来说成为并把自身理解为类存在物、人。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是合乎人性的,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⑨在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一,人的本质、人作为类存在物应是合乎自然的,自然同样与人性相一致;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应是合乎自然的,特别是在男女关系上,这应是最为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第三,自然关系是一种感性的形式,这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是合乎人性的存在基础。第四,自然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不合乎人性的、不合乎自然的关系都是人对自身关系的退化。这种退化,在关于异化劳动的讨论中,以“异化”概念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