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5939/j.jujsse.2024.01.zx1 探索中国哲学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文明的活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中,不断地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不断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1]22,赋予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为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研究筑牢新的“阶梯”和“支撑点”。 一、顽强地推进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 哲学不是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和创新的智慧。它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们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它要冲击而不是强化人类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它要推进而不是遏制人们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批判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真正的哲学”,当代中国哲学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顽强地推进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1]20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和实现自身思想解放的相互激荡中,不断地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不断地推进了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一是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全部哲学史和全部哲学问题;二是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各种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和哲学命题;三是从僵化枯燥的话语方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突破“从概念到概念”和“原理加实例”的表达方式;四是从“失去自我”的“学徒状态”中解放出来,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赋予当代中国哲学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自觉地创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 从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哲学史看,现代哲学的革命,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分别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因而始终僵持于“本源”问题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并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说明二者的统一,从而造成了思维方式上的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全部旧哲学的批评,精辟地揭露了这种两极对立的哲学的根本缺陷,它不仅以实践范畴扬弃旧哲学中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抽象对立,而且把实践活动本身视为人与世界对立统一的根据,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2]72-78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改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追求方式,从而改变了人类的致知取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即从深层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解放,首先是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以马克思创建的“现代唯物主义”去重新审视全部哲学史和全部哲学问题。 从唯上唯书、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思想性的历史。每个时代的哲学研究,总要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不仅“揭示”既有的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哲学命题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并且“赋予”其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因此,具有创新性的哲学研究,不仅要求研究者“通晓思维和历史的成就”,而且离不开研究者的特定的生存境遇和独特的生命体验,离不开研究者的特定的理论资源和独特的理论想象。“哲学的理论想象,直接地是以‘批判’的方式实现的。这是因为,哲学是‘清理地基’的工作,是‘对自明性的分析’,也就是把人们视为天经地义、不证自明、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3]这种理论想象及其引发的理论创造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4]11这种理论想象及其引发的理论的实质内容就在于,以新的理论思维和新的哲学理念展现新的世界、确立新的理想;这种理论想象及其巨大的社会功能就在于,以创新性的哲学理念看待现实,揭示现实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和“价值排序”,建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从生搬硬套、僵化枯燥的话语方式中解放出来。变革哲学话语方式的重大意义在于,“如何表达出一种话语的含义,比这种话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自身对哲学研究也许更重要”[5]。这就既要突破“从概念到概念”的“经院化”哲学表达方式,又要改变“原理加实例”的“庸俗化”的哲学话语方式,形成“有学理性”的新的哲学话语体系。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汇聚了“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6]219-220。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类解放出发的哲学旨趣和哲学境界,使之不仅作为一种“学说”和“学术”而存在,而且是作为愈益普及的“学养”而存在,从而愈益成为人民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真实内容,使之成为规范和引导人民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学养”,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把大众文化时代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话语带入哲学反思的层面和境界,实现大众文化与哲学学术的和解”,开拓“哲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道路和前景”[7],这才是真正的哲学话语方式的思想解放。 从“失去自我”的“学徒状态”[8]2中解放出来。在为《哲学通论》所写的序言中,高清海先生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培养不出哲学家?我们并不缺乏哲学理论,更不缺少哲学知识,我们有许多哲学方面的‘专门家’、‘学问家’乃至‘理论家’,但出了多少能够表征我们时代精神、堪称真知灼见的哲学‘思想’?”[9]2-3哲学思想的创造,是哲学家在通晓人类文明史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心灵体验、独立的反思意识和独到的理论解释去表征自己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去建构“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它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焦虑和期待的真切的感受、体验、领悟和反思,而不是个人的空疏虚幻的玄想和聪明智巧的卖弄;它需要的是呕心沥血的沉思和愈挫愈奋的探索,而不是追赶时尚的炫耀和随波逐流的赝品。哲学家的主体自我意识,既是作为社会的自我意识所具有的对现实和理论进行否定性思维的忧患意识和对象批判意识,又是作为个人的自我意识所具有的对个人占有的理论进行否定性思维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批判意识。正是这种强烈的主体自我意识,促使哲学家百折不挠地以其创造性的哲学思考去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只有创建“有我”哲学,才有多样化的哲学思考、多样化的哲学风格、多样化的哲学理论和多样化的哲学派别,才有哲学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才能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揭示新的理想境界和展现新的可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