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与企业创新:政商关系对企业专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祝若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内容提要:

本研究从地方治理角度提出理解中国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新视角,证明了改善地方治理质量是减少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专利申请行为的影响。与以往文献中传统观点认为专利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产物,以及以地方治理质量为测量标准的政商关系与企业专利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观点不同,本文研究发现政商关系的健康程度与企业的专利数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政商关系相对不健康的地方,企业在边际上倾向于申请更多的专利,而投入更少的研发资金;控制研发投入后,在政商关系相对健康的地方,企业申请专利的动机越弱。这表明在地方治理质量较差的城市,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号传递的策略性意图驱动。企业策略性专利的行为旨在表明其创新能力,以部分弥补地方治理质量较差和当地市场不发达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地方政商关系的视角引入策略性专利的分析,拓展了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的文献,对于通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4 年 04 期

字号:

       一、导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专利数量呈现出指数性增长。2011年,中国成为国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继而成为获得专利授权最多的国家。①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拥有国际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显然,我国对科技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和科技经费投入的大幅增长,以及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都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②但是,量的增长未能伴随着质的提升,创新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解释专利数量的井喷式增长。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专利数量增长迅速,但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Liang,2011;Squicciarini et al.,2013;Boeing and Mueller,2015)。因此,有许多研究讨论了中国的专利热潮与创新进步之间是否相匹配的问题(Dang and Motohashi,2015;Hu and Jefferson,2009),或是格外关注中国政府专利补贴政策的作用(Li,2012;Lei et al.,2012)。然而,我们认为现有文献忽略了在中国政商关系背景下企业申请专利的特殊驱动因素。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形成的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复杂的政商关系是影响企业专利申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国为典型的新兴经济体中,政府在监管政策和资源控制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Zhou et al.,2017)。而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行为,受到制度环境影响尤为突出(潘越等,2015)。

       本研究从地方治理的角度提出理解中国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新视角。我们发现,在地方治理质量较差的地区,企业为了获取政府支持和创新资源,其专利申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号传递的策略性意图驱动。策略性专利观点由管理学学者提出,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进行专利活动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公司创新发展、销售额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生产率提高等,也有其他与创新无关的因素(Farrell and Shapiro,2008;Noel and Schankerman,2013;Hall and Ziedonis,2001;Ziedonis,2004)。管理学学者格外关注策略性专利行为导致的市场优势和不公平竞争。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策略性专利与中国的政商关系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尤其是在中国地方政商关系更不健康的地方,策略性专利被企业用作发送信号以展示其创新能力的手段,以部分弥补地方治理质量较差和当地市场不发达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验证此假说,我们收集了全国3756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间的专利和研发数据,并与同时期《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2018、202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对292个中国城市的三次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指数调查结果配对,构建了一个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中国地方政商关系健康程度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建模结果表明,在政商关系相对不健康的区域,企业在边际上倾向于申请更多的专利,而投入更少的研发资金;控制研发投入后,在政商关系越健康的区域,企业申请专利的动机越弱。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不仅仅是受企业的创新意向和政府的专利补贴政策所驱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信号传递的策略性意图所驱动,以吸引地方干部的注意力并获取政府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对中国专利热潮的另一种解释。在最近的研究中,学者开始探索中国专利热潮的非创新相关动机,但已有研究提出的解释通常认为这种动机是由政府的产业政策(包括专利补贴政策,研发补贴政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等)所驱动的(Hu et al.,2017;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胡善成和靳来群,2021)。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将策略性专利的分析扩展到地方政商关系的研究。与以往文献中传统观点认为专利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产物,以及以地方治理质量为测量标准的政商关系与企业专利行为之间存在着的正相关关系的观点不同,本文发现政商关系的健康程度与企业的专利数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不仅受专利补贴政策等产业政策所驱动,还与中国地方治理的质量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建立企业的策略性专利动机与中国地方政商关系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理解中国地方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新的视角。而且,以前有关策略性专利的文献主要关注策略性专利对于企业的作用,即企业如何通过专利操控市场(Farrell and Shapiro,2008;Noel and Schankerman,2013;Hall and Ziedonis,2001;Ziedonis,2004)。而我们将策略性专利的分析扩展到地方政商关系的研究,拓展了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的文献,对于通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二、研究背景

       中国近年来出现的专利热潮格外令人瞩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发展比较晚,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于1984年才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Liang and Xue,2010)。从1995年到2019年,中国的国内专利申请量从68880件增加到2019年的4172000件。同期,中国的专利授权数量从41248件增加到2458000件③,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都增加了60倍左右。而且,这股专利热潮不仅仅覆盖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通常是小型的、渐进式的创新。同期,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专利审查和法律保护程度更高的发明专利的份额亦有所增加,申请数量从10018增加至1231000,增长近123倍。2011年,中国成为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2015年,中国又成为世界上获得最多专利授权的国家。2018年,中国申请了1460244件PCT专利,几乎是美国(515180件)或日本(460369件)(世界第二和第三大专利国)的三倍(见图1)。中国专利局(CNIPA)每年处理超过400万件专利申请,每年授予超过200万件专利,堪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专利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