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藏“双胞胎”金书《法华经》卷首画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美术

内容提要: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各藏一卷金书《法华经》写本,两卷形制、尺寸、材质、卷首画和书风高度相似,堪称一对“双胞胎”。针对其来源,出现过中国南宋、日本镰仓或南北朝和朝鲜半岛高丽3种主张。本文通过考察供养人题记、艺术品来源、经籍形制、插图类型和卷首画图像,判定这两卷都是日本镰仓写本,卷首画图像明显借鉴南宋两浙地区《法华经》雕版扉画,体现出宋元插图本佛经在东亚的跨文化传播及南此引发的媒介转化。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字号: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一卷金书《法华经》写本,编号1970.64,卷轴装,绀纸,高24.5厘米,通长1222.7厘米,书写《法华经》卷一,即《序品》与《方便品》。经卷起首处有一幅泥金绘制的卷首画,长78.7厘米,绘制精湛、金彩夺目、颇具气象(图1)。

      

       图1 《法华经》卷首画 24.5cm×78.7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1970年入藏这件作品,1978年首次公布,当时只笼统标注“中国宋代(960-1279)”字样,①后来派生出12世纪和13世纪两种断代意见。1980年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八代遗珍”(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中国古代绘画大展上展出了这件经卷,何惠鉴(Waikam Ho,1924-2004)在展览图录中首次将这件《法华经》卷首画定为12世纪,②但未详述理由。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孟久丽(Julia K.Murray)也认为这是一件12世纪的宋代作品,③汪悦进(Eugene Y.Wang)在2005年出版的《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的视觉文化》中沿袭了这一断代观点。④自何惠鉴以来,博物馆方一直认为这卷写经(包括卷首画)制作于12世纪,至今博物馆展签及官网上都标注为“12世纪晚期”。2017年笔者发表论文,将该卷首画上的图像逐一与南宋“七卷刻本”类型的《法华经》版画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克利夫兰藏本”是在南宋雕版佛画基础上缩略、改造而成,因此应该在“七卷刻本”类型《法华经》流行之后出现,乃南宋中晚期(13世纪)作品。⑤

       然而最近笔者有了新认识,意识到某些观点需要修正。首先,现在还存在一件与“克利夫兰藏本”高度相似的“双胞胎”作品,有必要对这两件作品进行综合考察,先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其次,关于这两卷经卷的制作地,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宋)、日本(镰仓或南北朝)或朝鲜半岛(高丽)的争论。鉴于此,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一、“克利夫兰藏本”与“纽约藏本”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金书《法华经》的知名度较高,纽约公共图书馆也收藏一卷《法华经》泥金写本,但较少被提及,笔者通过阅读魏玛莎(Marsha Weidner)主编的《末法:850-1850年的中国佛教图像》(1994)及须藤弘敏的《〈法华经〉写经及其装饰》获知。前者未提供图版,须藤弘敏公布了“纽约藏本”的黑白照片,但图版过小,无法研究。为此2019年8月笔者向纽约公共图书馆申请了高清图及版权。“纽约藏本”的形制同样是卷轴装,绀纸,金书,经前亦有一幅泥金绘制的卷首画(图2),无论是经卷材质、卷首画形式,还是经文字体,均与“克利夫兰藏本”极为相似,可谓一对“双胞胎”。

      

       图2 《法华经》卷首画 23.4cm×77.1cm 纽约公共图书馆

       “纽约藏本”卷首画高23.4厘米,宽77.1厘米。右半部为灵鹫山说法图,画师绘出一座高台,台上满铺花砖,四边设栏杆及台阶。主尊呈四分之三侧面,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头顶华盖,眉间白毫放两道光芒,上面光中有“涅槃图”和结跏趺坐佛,佛前有一跪拜的弟子,下面光中绘六道众生。释迦身旁簇拥着二弟子、四护法与四菩萨,另有四比丘、九位人天、龙王或菩萨跪在佛前。卷首画中部及左侧是16幅较小的图像,填满整幅画面,加上右侧说法图,全画共17组图像。比对经文,可知图像大致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布(图3)。笔者对图像逐一编号,以两位数字表示图像所对应的文本,首位数字代表《法华经》卷数,次位代表品数。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图像学解读,以表格列出图像编号、内容及文本出处(附表)。

      

       图3 纽约公共图书馆藏《法华经》卷首画图像编号

      

       对比“克利夫兰藏本”与“纽约藏本”,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两卷图像高度相似。但仔细比较图像细节,则可发现细小差异随处可见,以下分析4组图像。

       第一例,编号3-6《饥民食王膳》(图4)。该图像描绘的是第六品《授记品》内容: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⑥

      

       图4 《饥民食王膳》比较(左:克利夫兰藏本;右:纽约藏本)

       在“克利夫兰藏本”中绘出两个席地而食的饥民,打伞盖的侍者位于国王右侧(图像左缘),而“纽约藏本”则表现了3个饥民,这次打伞盖者移到国王左侧(图像右侧),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

       第二例,编号5-17《造立僧坊》(图5)。表现第十七品《分别功德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