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具体的,是最贴近生活的、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活动。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开展,不是只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不是只在家庭教育宣传周的时候,更不是只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家庭教育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时尚名词,也不是时节性的应景举动,而是应当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持之以恒、稳步推进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家长的觉悟和成长。谁抓住了家庭教育的重点,谁就牵住了孩子成长的“牛鼻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家庭、学校、政府、群团、社区等的家庭教育职责,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开展家庭教育方面,各职能部门当然要发挥其职责,搞好法律的普及、理念的推广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但在管理模式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的趋势下,家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应该逐步增强,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之“主责”。 作为家长,在新时代要想做好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关注自身的成长发展,切实履行家长之职责,为孩子做好行为表率。 一、主动担当,履行家庭教育重任 法律是国家意志之体现,施行则要落实在每个责任者身上,所以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自己就可以松口气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因为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私密而长久,别人无法取代。也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法律规定了家长的义务,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家长的责任。有些年轻家长“只生不养”,只图自己轻松快乐,生了孩子就交给祖辈抚养,这不仅是严重的失职,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应该主动作为,积极与学校和社区交流沟通,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位家长听了某专家的报告,专家讲《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政府、学校、社区等的职责,以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少操心了,可以松口气了。结果却发现,实际情况不是专家所讲的那样,于是非常气愤,不断打政务热线进行投诉。且不论专家讲的对错,这位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意识,总想着偷懒、省事,希望有什么机构能够代行家长职责,这是错误的。 一位年轻妈妈生了孩子之后,立即将孩子交给奶奶抚育,年迈的奶奶只得重新当了一回妈妈,历尽艰辛。孩子由于从小没有被母乳喂养,与妈妈没有情感联结,潜意识里有很强的被抛弃感,心理滋养不足,所以,身体发育迟缓,经常生病,让大人操碎了心。家长要明白,自己对子女是有养育的责任的,应该不断增强责任心、培养爱的能力,给予孩子一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对夫妻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抱怨学区、贬损学校、嘲笑老师,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社区、学校和老师造成的,对任课老师怀有敌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热情,成绩一步步下滑。这对夫妻没有认识到家校社共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当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应该主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弄清原因,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在孩子面前说风凉话,误导孩子,推卸自己的责任。 二、转变观念,着眼孩子的长远发展 孩子既属于家庭,也属于国家和社会,他们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在为党育才、为国育人,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同时兼顾孩子的潜能优势进行培养,让孩子成为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用的人。家长要着眼长远,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考虑,不可只盯住孩子当前的考试成绩,或是一门心思盘算孩子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家长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当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受到能够成才的有效教育,使孩子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孩子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家长还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纠正“行业分高低”“工作有贵贱”等错误想法,培养孩子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开展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切实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尤其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指望一副灵丹妙药或是一两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告诉孩子人生的目的就是考大学,只要考上大学就是成功,考不上大学就没有未来。孩子考上大学后,家长又催促他们赶紧谈恋爱。而此时,孩子也认为已经完成家长交给的“光荣任务”,开始疯狂地上网、玩游戏、谈恋爱,学业被忘在脑后,有些孩子因此不能如期毕业,甚至被勒令退学。 要知道考不上大学绝不意味着人生失败,考上大学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是孩子在人生的万里长征中又迈出了一步。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恰恰是在上大学和工作之后开始拉开的。 有一对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之后就能找到一个不忙不累、挣钱还多的工作”,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如父母所说的那种好工作,认为父母欺骗了他,索性宅在家里,拒绝就业。既不累还挣钱多,这本身就充满矛盾,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家长把自己错误的价值观硬塞给孩子,对孩子形成误导,也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有的家长让孩子全力以赴埋头学习,他们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其他事情都不用管”,他们包办了孩子的日常生活,结果孩子考上大学后,连袜子都不会洗,遭到同学嘲笑,甚至发展到了想要退学的地步。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即使功课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学习好”与“能力强”划上了等号,结果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孩子。这类家长是没有明白“双手与大脑”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