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被深度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传统“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相继确立金本位,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时承受巨额镑亏,金银比价的剧烈变动导致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此外,关税税银制度造成国际贸易摩擦不断。1902年欧美各国在与中国进行修订商约谈判时,一致要求中国整顿货币、统一币制。由于缺乏币制改革的资金,中国主动向美国借款,同时希望借助美国平衡日俄在东北的势力。然而在引入外国势力后,中国的币制改革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既有关于清末民初币制改革的研究主要从改革原因、进程以及币制借款等几个方面展开,包括对币制改革过程以及“精琪方案”实施与失败原因的分析。①对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的本质以及日本不同殖民集团对中国东北地区货币制度改革的影响,也有较为深入的讨论。②关于币制借款,有学者认为,民国时期国际银行团围绕中国的币制借款存在冲突与合作,而清季的币制借款也扮演着一定的外交角色。③ 既有研究多聚焦晚清币制改革或20世纪30年代的废两改元及法币改革,鲜有贯通前后的长时段考察。实际上,清末民初的币制改革方案、币制借款乃至币制顾问的选择均呈现出连续性。以事件为切面的考察难以窥视全貌。此外,中国开启币制改革实践的内外动因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方面是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即英国、美国、日本各国要求中国改革币制以利通商,同时希望利用参与中国币制改革的契机干预中国内政,获取经济、政治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也有自身考量,既要解决内部困境,即镑亏带来的财政压力以及双重汇率产生的贸易逆差,又企图借助各国之力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币制改革实施过程中,既有研究过于关注美国(精琪方案)的影响,实际上日本向中国提供了诸多建议并被中国接受。总之,币制改革涉及贸易、财政、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进行综合讨论。 一、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财政与贸易 清中叶以后,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中国的货币制度受到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18世纪,世界各国多采用银本位。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金本位货币法,正式确立金本位。其后,德国、法国于1872年和1874年相继采用金本位。荷兰、美国也分别于1875年和1879年实行金本位。④亚洲的日本于1897年改定金本位,印度、暹罗、菲律宾等国也先后改定金本位。⑤国际金本位体系(the universal gold standard)建立后,黄金成为国际贸易间的结算货币,此前作为国际通货的白银,价格迅速跌落。⑥自19世纪70年代起,国际银价持续下跌,1海关两兑换的英镑,从1872年的79.75便士下跌到1902年的31.2便士。⑦ 中国沿用白银,导致使用黄金或英镑偿付外债和赔款产生巨额镑亏,所欠外债及赔款数额随之剧增。⑧《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日本要求以银易镑交收,共计32900983镑7先令7便士。⑨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用金偿还。⑩按照1901年的时价,中国每年应还庚子赔款达2824425镑,约合白银18829500两。10年后须筹足22536804两才能弥补镑亏。(11)因此,清政府只能多次举借外债。据统计,1901-1911年,中国六项借款本息偿还合计产生镑亏27646175两。(12) 除了镑亏引发的财政危机外,汇率问题也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近代中国“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造成无论是洋货内销还是土货出口,均要进行银钱换算。1870年以后,中国国内进口物价的升降以金银比价的变动为依据。银价下跌会刺激以银计价的国内进出口物价上升。但绝大部分进口的货物出售给使用铜钱的民众,出口货物也多来自农村,因此银价下跌的影响被铜钱上涨的作用抵消了。(13) 金银比价以及银钱比价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从1870-1900年间外汇指数、用银(钱)计进出口物价与内地土货物价的变动中加以观察(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自1876年后,进口物价指数始终低于内地土货物价指数,这有利于洋货在中国的倾销,进口商品货值和数量有较高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自1879年起,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入超阶段;1879-1889年间,对外贸易入超额为490.4万海关两;到1890-1894年间,入超额高达3856.3万海关两,每年平均入超771.3万海关两。(14) 对外金银比价、对内银钱比价的双重汇率结构,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少数商人可通过两种汇率之间的波动套利。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民众多使用铜钱,汇率贬值使得以外币衡量的物价上涨,以致中下层民众更加贫困。 此种“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不仅使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中承受巨额镑亏,对外贸易也遭受巨大逆差,清政府财政陷入窘境。因此清政府酝酿币制改革,试图解决双重汇率影响下的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以缓解财政危机。此外,由于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关税单位换算带来的额外费用,也影响到欧美等国在华贸易。金银比价的剧烈波动给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带来了更多风险,为中外贸易增加了不稳定性。(15)因此庚子事变后,为了巩固及扩大对华贸易,减少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摩擦,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均强烈要求中国进行币制改革,实现币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