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23)06-0110-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一个新兴青年群体迅速崛起。新兴青年是在新兴经济领域,以灵活就业形式,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尝试工作创新、职业创新、思维创新和生活创新的青年人[1]。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扩张,新兴青年发展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计,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2],其中青年人占据极高比例。另据北京团市委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调查组的初步估计,新兴青年群体在北京的人数规模大约在180万~200万之间,并且数量还在逐年增长[3]。 新兴青年群体的快速成长,以及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引起政府决策者及其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4],[5],社会学家和青年研究学者也开始对这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展开研究。已有研究发现,新兴青年的新兴主要表现在就业、职业和工作方式方面[6],但是他们之所以选择灵活就业形式、新型职业类型和创新工作方式,与其价值观念直接相关[7]。新兴青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如个体化和主体性特征凸显、价值取向多元化、兴趣驱动的行为模式等。在政治价值观念方面,一些学者注意到,新兴青年的政治意识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所偏离,政治参与意愿较强,但参与渠道不畅[8],期盼有效参政议政[9]。不过,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小规模访谈或局部地区调查数据进行的初步分析,未能对新兴青年的政治态度与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有关其政府满意度的研究更是缺乏。新兴青年作为一个人数不断增长并且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积极表达意愿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政府工作绩效的感知与评价,不仅影响其本身的政治信念和制度认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人群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社会治理角度和提高政府执政水平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新兴青年群体的政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内涵。同时,新兴青年群体在价值观演变过程中往往居于前沿位置,预示青年价值观变迁趋势,对这一群体的政府满意度深入考察,有助于把握当今青年的政治心态及其变化走向。 本文基于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于2022年实施的“全国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新兴青年群体的政治态度与行为特征,重点考查新兴青年的政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探寻90后和00后青年政治价值观变化趋势,以期推进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化,为决策部门制定青年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文献评述 政府满意度是政治价值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更深层次的政治价值观的一种直观体现,也是影响多方面政治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政府满意度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对政府行为表现的主观认知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体验[10]。政府满意度较高,意味着政府行为效果符合公众的期望,从而会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与此相反,公众满意度较低,表明政府行为效果低于公众的期望,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在一定条件作用下,不满和不信任有可能转变为压抑、怨恨、愤怒等消极情绪反应,激发反抗行动或社会运动[11]。 在经验研究中,政府满意度研究通常是通过民意调查方式实施。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政府行政效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工作绩效等的主观评价,并由此分析民众的政府满意度[12]。一些研究者发现,政府满意度存在群体差异,不同阶层地位[13]、不同收入水平[14]的人的政府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一些特殊性质的社会群体,因其独特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影响力,其政府满意度值得进行专门研究[15]。新兴青年群体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政策目标群体,有必要对其政府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公众的政府满意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政府执政水平,提升人们的政府满意度,从而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成为这方面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两个理论分析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一是有效治理假说[16],[17],二是期望失验假说[18],[19],[20],即正向的有效治理效应和负向的期望失验效应。政府有效治理改进民生状况,将提升政府满意度;而政府治理绩效未达到人们预期导致期望失验,将降低政府满意度。这两种理论观点都强调,个人生活境遇与民生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政府满意度[21]。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增长状况[17],[22],[23],个人的收入、就业、住房等生存境遇[24],[25],[26],和享有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务服务水平[27]都对政府满意度产生影响。 还有学者提出,个人的社会身份、阶层地位以及在体制内外所处位置也会影响政府满意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因需求层次不同而对政府治理要求有所不同,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更关注物质保障和安全稳定,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群则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政治参与有更高期待,不同需求会导致不同的政府满意度[28]。同时,体制身份——就业于体制内单位还是体制外市场领域,因其在国家资源分配系统中的不同地位,也会影响人们的政府满意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