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正确传递父母之爱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凤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原文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且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家长只重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必须发生转变。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可以说,在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父母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想要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足够的爱与智慧。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见微知著,小中见大

      父母在日常陪伴中,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心理教师,笔者常会建议父母依据三对关系的状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初步判断:孩子与他自己的关系、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孩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孩子与他自己的关系,这反映了孩子对自己接纳的程度,接纳不是全盘欣赏,也不是一味否定。家长可以多与孩子交流探讨,听听孩子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这样才能让自己和孩子都知道他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对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的关系,这反映了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的丰富性。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交友状态,并在必要时给孩子传授融入朋友圈的经验。第三对关系是孩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反映了孩子对未知是否抱有好奇心,对未来是否抱有期待。从整体看,当这三对关系中的任何一对关系出现问题时,父母就需要警惕起来,因为三对关系产生的问题可能会诱发更加复杂的心理问题。

      此外,父母还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去觉察孩子的变化。第一,了解孩子是否对人与事物有过多的消极看法,是否时常觉得生命与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第二,观察孩子的情绪是否出现持续低落、暴躁、焦虑等负面状态;第三,留意孩子的行为是否出现坐立不安、回避、习惯改变等表现;第四,关注孩子是否出现食欲不振、易疲倦、睡眠困难等身体症状。同时,我们要注意区别正常的情绪变化和异常的情绪变化,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是由现实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都是正常的情绪变化,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异常的标签。

      二、心理品质的优化——化方法,科学应对

      父母对孩子表示爱的方式千差万别。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笔者看到众多子女和父母间互动的方式后,常会思索:父母的爱孩子们接收到了吗?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了吗?如何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全心全意的爱,并且将这种爱转化为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动力需要智慧?

      许多孩子并不否认父母对自己的爱,但也毫不掩饰地诉说着这些爱里面夹杂着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与不接纳。所以,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如何诉说,再想想自己如何改进。

      来自孩子的声音之一:“我知道父母关心我,但他们很难理解我。”这样的声音是在提醒父母要学会适度共情,换位思考。在看见孩子此刻的情绪和表现后,能够精准描述、表示理解。

      来自孩子的声音之二:“我赞同他的观点,但我讨厌他说话的姿态。”这样的声音是在提醒我们学会尊重,多用“我、我们”,少用“你、你们”,尤其可以把握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先观察是什么,再倾听为什么,问问孩子要什么,最后一起找找能做什么。

      来自孩子的声音之三:“我不敢把我的问题跟他说,他会受不了。”这样的声音是在提醒我们要懂得接纳。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是孩子心理世界的一部分,每一种情绪都在诉说着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需求和现状,才能让孩子敢于对父母吐露心声,敢于向父母求助。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重视关系的疗愈功能。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但没有成年人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很难像成年人一样做出理性的决策。所以,父母不必与孩子“较真儿”“争输赢”。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不越界、不唠叨。不越界凸显了彼此的独立性,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孩子有孩子的任务,父母有父母的职责,大家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唠叨凸显了沟通的有效性,这也对家庭关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系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支持功能,家庭中良好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友爱的兄弟姐妹关系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注入了心理能量。

      三、心理教育的重点——有爱有序,智慧陪伴

      (一)筑牢有爱的情感根基

      家庭最初是因爱而生,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的爱的联结是给孩子最有力的支持。在爱的联结中,双方都想要和对方在一起,距离近的时候更加理解彼此,距离远的时候也会被彼此间的美好回忆包围。在这样的关系中,家长和孩子会鼓励彼此去做真实的自己。与爱的联结相反的是建立在恐惧中的联结,这种联结回避负面的情绪或痛苦,双方不想离得太近,又害怕离得太远,因为总有一方要在关系的博弈中占据上风,越远越不好让一方操纵另一方,所以在恐惧的联结中,常常会出现欺骗和伪装。试想,为什么会有部分孩子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不愿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呈现给父母,是不是家庭中缺乏爱的情感根基,反而出现了一些阻碍孩子表达的因素呢?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暗示作用:一幢房子如果有窗户破了而没有人去修补,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试想,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那么,温馨整洁的环境无疑是有力的催化剂。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情绪状态也会无形中得到优化,同时还能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