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供应链韧性是供应链系统行为适应环境变动的能力(盛昭瀚等,2022)[1],当遭受不利冲击时,韧性越高的供应链越能够维持稳定并迅速恢复到冲击前状态(陈晓东等,2022)[2]。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很多产业的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断链、断供风险增大。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韧性的增强无疑将有力夯实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为企业提高应对与适应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VUCA)市场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契机。既有大量研究肯定了数字化对提升组织韧性的积极作用,指出数字技术通过赋予企业主体能力和权力,能够摆脱在危机下的无力感,实现危机变化的快速响应(Leong et al.,2015)[3],数字化体现出的智能、连接和分析能力在恢复业务连续性、克服危机、塑造企业韧性能力方面凸显出重要价值,通过数字化连接、聚合和筛选,可以重塑组织核心要素,形成组织韧性(Lenka et al.,2017[4];单宇等,2021[5])。新近研究关注到了供应链层面数字化的韧性效应,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所形成的数据分析、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作用于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内外部信息处理,实现危机下的智能决策,从而促进供应链韧性的形成(Belhadi et al.,2021[6];Dubey et al.,2021[7],2020[8])。然而,数字化不是单个企业的独立行为,企业数字化存在同群效应(陈庆江等,2021)[9]和传导效应(杨金玉等,2022)[10],嵌入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既会受到其他企业影响也同时影响着其他关联企业,即存在数字化协同。实践中,企业往往会通过数据信息的联合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对接调整,实现数字技术建设和应用方面协调合作,产生供应链上技术、资源、知识的联合行动(余典范,2021[11];胡青等,2021[12]),比如阿里开放数据接口给入驻商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企业数据开放等。现有研究尽管已关注到数字化对组织韧性形成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将研究对象迁移到供应链层面,但却忽视了供应链系统中数字化所具有的传导和关联性及由此产生的数字化协同问题。基于供应链层面洞察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企业间协同,供应链上企业间数字化的同频共振会对供应链韧性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本文另一个研究问题是数字化协同通过何种内在机制影响供应链韧性。已有研究表明,供应链整合是增强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手段(Siagian et al.,2021)[13],企业在供应链上频繁与客户、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和资源调配对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剑和刘运辉,2021)[14],并且数字化绩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供应链整体的集成水平(李琦等,2021)[15]。可见,供应链整合为链上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提供了落地通道,数字技术一方面赋能资源整合,重构资源空间,通过数据要素以及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的融合、渗透,拓展资源边界,使资源在企业间流动和重组更为顺畅;另一方面赋能关系整合,重塑企业间关系,通过促进信任、增强链上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供应链网络联结更为紧密。因此,从资源和关系整合视角考察数字化协同影响供应链韧性的内在机制很可能是适宜的。 本文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拓展既有研究:第一,研究视角上,从单个企业层面上升到供应链层面,基于供应链网络系统关注上下游企业间数字化协同的韧性效应以及供应链韧性形成的数字化因素,从数字化和韧性两个方向补充了既有研究。第二,指标衡量上,将行业数字化细化到微观企业层面,由此构造并定量测算数字化协同指数;利用上市企业大样本数据客观测度供应链韧性,突破了既有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小样本数据测度韧性的主观量化方法的局限。第三,研究内容上,基于资源整合和关系整合,分析具有上下游关联的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影响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情境条件,深化了数字化协同如何影响供应链韧性的机理认识。 二、数字化协同水平测度与特征事实 本文选取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由于企业数字化数据在2011年前大量缺失,故将研究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11-2021年。为保证研究质量,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和处理:(1)剔除ST、
企业;(2)为防止“天然数字性”企业对研究的干扰,剔除所处行业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样本,具体为制造业中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的企业;(3)剔除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4)为减轻极端值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1%和99%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样本企业2258家,观测值14528个。 (一)数字化协同水平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