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桢(1978- ),女,浙江台州人,工程硕士,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诗怡(2000- ),女,山西运城人,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浙江 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

内容提要: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劳动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局。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师资队伍不全、“五育”融合度不高、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建议:劳动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及其价值底蕴,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要多元协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贯通“五育”的劳动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23)04-0046-10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并首次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其变化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追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劳动教育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举措,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对照“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应不断加强与改善劳动教育,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取得更为突出的育人成效,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劳动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五育”中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劳动教育就是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他指出,“生产劳动与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3]。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劳动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基于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换言之,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4]84,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生产劳动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同时,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认识到“劳动是一个付出的过程,劳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劳动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活动,劳动是促使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活动”[5]。由此可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是:站在新时代,高校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对学生开展以树立正确劳动观和培养与时俱进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劳动教育虽然是“五育”中的“最新成员”,但它在“五育”中起基础性作用,具有综合性育人价值。因此,它不仅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综合性教育。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树德

      劳动本身就蕴含着德育,劳动的过程就是道德品质养成的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6]。

      劳动教育有助于夯实德育、巩固德育、促进德育,它以劳动精神丰富德育内涵,以劳动理论提升道德认知,以劳动实践推动道德行为养成,以劳动关系促进道德情感认同。以劳树德,对于丰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内涵、拓宽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平公正意识、乐于助人意识、遵守规则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具体来讲,一是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积极进取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发挥实践育人合力。特别是将劳动教育从教室、报告厅延伸到校内外各教育实践天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很好的综合育人作用。二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天地,将树德目标融入其中,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感悟并实现德育内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成为积极、向善、求实、尚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

      当然,有效的德育也反过来促进劳动教育,有效的思政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总之,将德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德育目标落地生花,摆脱“有劳无育”或“有育无德”的尴尬境地,达到令人满意的德育效果。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增智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启发智慧、掌握方法、增长才干,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智力与技能基础。教育之所以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因为教育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充实内容、创新方式的。

      人类如今所拥有的一切知识、智慧和科技能力,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为攻克一个个具体问题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教育使人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使人们能够从事相应的生产、服务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新的科学技术去解决,教育使人们不仅具备文化知识而且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出真知,劳动增才智。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实践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