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外交:概念、发展与功能机制

作 者:
潘萌 

作者简介:
潘萌,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讲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青年外交、青年与国家安全,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青年外交是指青年在国际双边与多边舞台维护国家利益,实现青年政治人与国家利益双向建构的外交形态。青年外交缘起于20世纪初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成于冷战两极对抗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当代国际竞合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外交具有培育青年政治人、增强国家软实力、供给国际青年公共产品的功能。面对数字时代青年外交的新变化,应充分运用青年外交的沟通机制、话语机制和培育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外交。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3)10-0186-12

      近年来,随着青年群体政治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与全球化时代外交行为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已经明确将“青年”作为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中的重要行动者。邀请青年参与全球发展决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青年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者。①以青年为中心的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的目标。②青年外交不仅是培育合格青年政治人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青年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国际学界关于青年外交的研究,散见于“青年”与“公共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心灵政治”“气候治理”等议题中,“青年领袖”和“青年议会”等也是国际公共外交研究的重要关键词。③中国学者主要从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以及青年对外交流等角度对青年外交开展探讨,亦产生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④但关于青年外交的概念,政策界与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既有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青年对外交往等概念不足以解释当前蓬勃发展的青年外交实践。因此,需要回归青年特质与外交本源,厘清青年外交的概念与内涵,系统回顾青年外交发展历程,明确青年外交的功能机制,通过青年外交理论的不断完善推动青年外交实践的发展。

      一、青年外交的概念界定

      界定青年外交,首先需要明确“青年”与“外交”两个基本概念。所谓“青年”,有生物属性上和社会属性上的两重含义。就生物属性而言,1985年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世界会议将青年的年龄界定为14周岁至24周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周岁至35周岁,这是当前我国通用的对“青年”生理年龄的界定。就社会属性而言,青年因其性格特质与所处成长阶段,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工业社会的出现使“青年”从人的生命周期的青春过程变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社会身份⑤,青年作为社会革命与社会建设的主体正式走进政治场域。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⑥在观念与行动上,青年与既有世代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他们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往往在各个国家都被寄予殷切希望。在中国,青年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⑦。毛泽东曾提出:“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⑧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⑨这充分体现了青年和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一脉相承的重要战略地位。总而言之,生理意义上的“青年”是指人生中较为年轻的阶段,而社会意义上的青年是指在人格和认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个体人走向政治人的成长阶段。质言之,“青年”阶段的突出特质就是青年政治人的社会建构。

      就外交概念而言,一般认为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处理”,“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⑩这一界定包含四个维度。首先,从主体来看,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交往活动。在传统外交中,一般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等机构代表国家进行访问、谈判、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等外交活动。在公共外交等新外交形式中,虽然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公众等更广泛的力量可以参与到外交事务当中,但其实质上仍然是政府主导或授意下的外交活动,未得到政府授意的对外交流只能算作“民间交往”。(11)其次,从手段来看,外交的手段是和平的,即非战争的,除交涉、谈判等传统外交手段外,伴随着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宣传活动、文化交流等面向公众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外交实践中。再次,从功能来看,代表、沟通与国际社会的再造是外交的重要功能。自外交诞生以来,代表与沟通就是其主要功能,而塑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是现代外交的建构性功能。最后,从目的来看,外交活动的根本目标在于维护国家利益。虽然全球化催生了种类繁多的外交形式,却从未改变外交服务于现实国家利益的本质目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物理上的互联互通与观念上的民心相通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外交行为体。作为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青年,成长为国家外交主体延伸亦是全球化时代外交发展的逻辑结果。

      统合“青年”与“外交”概念来看,青年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多元外交行为体作用上升和青年特质综合而生的一种现代外交形式。“青年外交不完全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外交”(12)。以青年为载体面向他国青年所开展的青年外交活动属于公共外交之列,但政府间的青年外交、国际组织中代表国家行为的青年外交却属于传统国家间外交。因而在研究中不能仅将青年外交笼统地置于公共外交的框架之中,这样既忽略了青年外交与政府间外交的显性关系,也忽视了青年外交对本国青年的塑造与培育作用。当然,也不能将涉及青年的国际交往活动统称为青年外交。要坚持从外交的本质特征来看待青年外交,只有青年作为国家外交主体延伸,开展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活动,才能被称作青年外交。由此来看,青年外交既包含了传统国家间(政府间)的外交方式,也兼具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活动形态。

      综上所述,青年外交是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以青年为实践主体,通过运用青年特质、发挥青年特长、表达青年意见、传递青年声音,以青年身份面向他国青年群体开展的外交活动。首先,青年外交的主客体是“青年”,带有官方背景的指导与资助是各国青年开展外交活动的基础。其次,青年外交的手段不仅是“和平”的,同时还具有青年特质和青年特点,这也是青年所处的成长阶段与性格特点所决定的。最后,青年外交具有培育各国青年友谊、培植潜在友好力量、传播政治价值、塑造青年价值认同等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