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刘景华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历史上主要文明之间的比较、互动与互鉴研究”(项目编号:22&ZD249)的阶段性成果。
所谓文明,不论其词源如何,本意是指人类社会脱离了原始的蒙昧和野蛮状态而发展到一种高级水平。说某个人类社群进入文明社会,其根本内涵是指这个社群已演变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学界论到的文明出现之标志,包括文字的诞生、青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兴起、私有制的起源、阶级的形成、国家的产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复杂的社会组织”相关。文字的诞生,在于复杂社会组织的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成员与外部人员之间需要交流,需要用可视形态将交流内容和结果固定下来,以便于记忆和履行。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时(如商朝),该“礼”一定施用于调整复杂社会组织的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青铜器作为某种标徽或象征使用时(如三星堆文物),是为了凝聚本族群认同,展示本组织的标识;而且,青铜的冶炼,青铜器的铸造,工序众多复杂,需要很多人参与和配合,只有在“复杂社会组织”内才能进行。城市兴起,其功用是为了将族群成员集结在一起,更好地开展成员间交往,更好地保护本族群成员;而且修建城市,其规划、设计、建造,也只能通过复杂社会组织集体完成。至于私有制的起源、阶级的形成,也只有在复杂社会里才会发生,并使得这个复杂社会更加复杂化。族群内矛盾激化,复杂社会组织必须用更强有力的公权来调节、消弭这些矛盾,这就促使国家机器设立,由此形成了公权与多数成员的对立,作为完整文明形态的国家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最初的文明形态多表现为国家这种政治体,国家则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迭次出现了城邦、王国、帝国等形式。不过,当我们说某个文明诞生了,那些地域过小的单个城邦还难以承受文明这个称号。作为文明体,一定要有较大的地理覆盖面,或者说,文明应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普遍化。自然与传统条件相似,地理上相邻、族缘上相近的众多城邦(如苏美尔城邦、希腊城邦),依循了相似的生长路径,奉守着相似的信仰,相互间还有盘根错节的纠缠,这就易于形成共同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也就是所谓文明体,即能用可数名词表达的“文明”。①因此,文明体须以奉守共同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为核心标准。由此,文明体既指奉守共同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并拥有共同地域的国家,如古埃及文明、拜占庭文明;也可指奉守共同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覆盖地域广泛的超国家范围,如西方文明、东南亚文明;还指并无地域作载体而仅拥有共同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的共同体,如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各种宗教文明。谈论“文明”兴衰时,实际上主要是讨论前两种形态,即以一定地域作载体或具有地缘关系的精神文明体。虽然18世纪法国大革命领袖米拉波首次使用“文明”(la civilization)时,其概念可能有朦胧的“自由”“道德”“平等”“社会主义”,甚至“财富”之类内涵,②而自19世纪以来的众多西方学者如法国基佐(《法国文明史》)、英国巴克尔(《英国文化史》)、俄国丹尼尔夫斯基(《俄国与东方》)、德国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用的“文明”概念,大抵都是前两种文明体之意。 世界文明史凡六千年,先后出现了四波文明兴起浪潮。第一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农业文明诞生,主要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美洲的印第安诸文明。亚非这四大原生型文明都是因农业扩展到河谷地带,为解决农作物灌溉以及退潮后土地和水源再分配诸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进而上升到国家形态。第二波文明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至前500年之间的西亚和地中海区域,包括古代希腊文明、赫梯文明、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等。它们也是独立生成的文明,但受到已有中东原生型文明因素扩展和辐射的影响,故可称次生型文明。兴起于公元500-1500年中古时代的第三波文明,在邻近文明的较多影响下生成,但有自己独立特色,因此也属次生型文明,包括欧洲文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斯拉夫文明、日本文明、东南亚文明、奥斯曼文明,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个文明点。其中欧洲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斯拉夫文明、奥斯曼文明等具有浓厚的游牧族背景,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完成了农耕化转向。第四波浪潮发生在18-20世纪,要么是西方文明在扩张中出现派生的子文明如美国文明、拉美文明等;要么是作为对西方文明扩张的反冲,如古老亚洲文明在现代的复兴,非洲文明在当代的逐步认同。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说:“帝国兴起又衰落,政府上台又下台,但文明依旧。”③这并不完全符合世界历史实际。至少上古时代出现的文明大都已经衰落:有的传下了若干精神遗产,有的留下了历史遗迹供人凭吊,有的仅成了过往传说或历史学家的探索对象。世界最早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并在当代再次复兴。古埃及文明,自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占领后,中经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罗马人和拜占庭的统治,原有文明渐失底色,至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完全取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终结于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灭亡,进而波斯文明、希腊化文明在这里先后登场,其后该地长期成为西方罗马文明与东方安息文明较量场所,至公元8世纪终被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替代。印度文明始自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的哈拉巴文化。虽然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一直是印度主体民族,婆罗门—印度教是其精神支柱,但三千多年间其地不时有外族侵扰甚至入主,印度文明只能说是断断续续地发展、零零星星地存在。在西亚和地中海产生的第二波文明,也早已难觅其踪。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就被罗马征服。古罗马文明虽曾极盛,但也仅持续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赫梯文明为人类贡献了养马和用铁技术,但在与埃及争霸后元气大伤,很快衰亡。腓尼基创造了古代独一无二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但终陷落于亚历山大铁蹄之下;其支嗣迦太基一度称霸西地中海,但终不能敌罗马锐气。犹太文明在大卫、所罗门时达到巅峰,但其后可谓命运多舛,最后在罗马镇压下痛失家园、流散世界,留下犹太教、基督教成为西方文明精神源头。波斯文明是古代中东文明集大成者,但也是终结者,它虽然力图包容百纳,但终因老大腐朽、因循旧制而被亚历山大所灭。若干中古文明最后也走向了衰亡。拜占庭文明在中古初期盛极一时,甚至有恢复古代罗马帝国辉煌的气象,但随后便是每况愈下,连西欧骑士教士也觊觎其财富和土地,终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战车曾逼近维也纳的奥斯曼人令欧洲人闻风丧胆,其强大也吓退了欧洲人东窥之心,但近代不慎卷入欧洲列强的群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解体,只剩下个土耳其在风中凌乱,幸凯末尔改革将奥斯曼文明精神保留了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