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频现“诈尸式育儿”“丧偶式育儿”“家长教育焦虑症”“鸡娃派家长”“佛系派家长”等词汇,反映出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正随着社会极速发展而呈现新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家庭教育及践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发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等。2020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6卷《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旨在促进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后续研究与实践。还有《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家庭问题,关注家庭教育指导。即是说,我国家庭教育重“工具”、轻“表达”[1]16-18以及家庭教育指导面临的新挑战,均需要本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与方法提供解决路径。本文旨在探究何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如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教育指导的提升策略,这对于审视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 家庭教育指导是提升家长教育素养,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2]现阶段,家庭教育指导不再局限于私人性,其社会属性日益凸显;同时需要通过加强专职化水平,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建制;其指导项目亦日趋多元并逐渐完善。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属性日益显著 家庭教育多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亦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有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增强家庭生活所需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教育活动。[3]故而,家庭教育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集“家务事”和“官务事”于一体。家庭教育受到家庭环境或家庭文化等非主体因素的影响,并强调从时间维度或历史观的视角对其进行解释及分析。[4]基于此,家庭教育指导需要遵循家庭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在生活化情境下指导家长教会子女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将自我教育、公共教育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作为价值导向,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辅用新技术,并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满足各类型家庭在不同阶段生活方面的服务需求,从而形成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意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并促成家庭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其构成要素包括治理模式、网络建设、资源支撑以及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5]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母体式教育”,属于终身教育领域,具有物质性、经济性、文化性以及生命性等特征。整体来看,家庭教育指导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随着社会变迁,其社会属性日益显著,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建制日趋完善 朱永新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构架为家校合作委员会和父母学校[6],强调学校、家庭、社区各司其职及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旨在弥补家庭教育自发性与自然性的不足,清晰界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边界,提高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在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教育管理机构隶属于终身教职部门的家庭及高龄教育科,以及县、市政府下设的教育局或文化局,还包括家庭教育咨询委员会;家庭教育推展机构则主要由家庭教育中心、各级学校和大众传播机构等构成。[7]家庭教育指导是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抑或说,家庭教育指导是以政府为主导,依靠多方配置资源来实现指导的社会性公共事务[8],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多个领域。政府理应构建宏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履行主体责任,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学习型社会。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实施还依赖于科学的检测评估与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9],如安秋玲对贫困家庭教育指导项目评估进行研究[10]。籍此,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符合中国情境的管理机构,规范其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项目日渐全面 基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迁,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科研机构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供给能力发生变化,即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日益增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政府等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更多是致力于满足一般家庭的日常需要,而针对流动、留守、残障以及单亲儿童等特殊困境家庭的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仍不足。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开始关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其内容包括提升父母的学业辅导、自我提升以及亲职教育等能力,如实施“流动教育技术”项目。[11]余俊指出,家庭尽责、政府推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构成了特困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实现不同困境家庭均享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12] 同时,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确立,纠正家长过于关注工具理性、忽略表达理性[1]22-23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指导家长重视子女的人格修养、道德与品性修养,以担当立德树人使命为根本目标。家庭教育指导要求父母从极度重视儿童少年“智育”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尊重他们的身心特征以及教育的基本规律,立足于子女成长与发展,着眼于其学习过程,促成包括个性化及社会化在内生命个体的整合性发展。家庭教育指导还使家长知道自己可能免除时间上的负担,但并非免去教育子女的责任,也就是说,即使不与子女在一起,也承担着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的服务对象由一般家庭和特殊家庭组成,其内容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及家长的全过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