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艾楚君,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沙理工大学五四精神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南 长沙 410114)。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内容提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全局事业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青年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深入学校考察调研,给青年群体回信,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新特点,标注青年地位作用的新高度,指明青年成长发展的新路径,构造青年工作的新体系,提出共青团建设的新理念,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3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P7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融通、当下与未来相联结,围绕青年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形成了科学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开拓性发展进入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一、把握青年群体新特点,遵循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根本立场

       青年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其身心特点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青年是人生中特定生理年龄阶段的专门指称,表现出体魄强健、蓬勃进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等自然生理特征。就社会属性而言,青年则是一个特定群体,是一种社会角色,其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受制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工作要建立在实事求是对青年特点进行辩证认知的基础之上。”[2]习近平遵循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根本立场,深刻认知、精准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特点,并用标识性的术语加以表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特点观。

       第一,从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上把握青年的特征,认为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3](P69)从自然属性出发,习近平指出,“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3](P33)“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3](P214)这就从青年自然生理年龄阶段心智结构、观念兴趣、探索劲头、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年固有的自然属性特点,肯定了当代青年可爱可信的自然天性。从社会属性方面,习近平强调将青年作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及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考察分析青年群体的特点,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3](P209)“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4]“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3](P18)这些重要论断,明确了青年作为独特群体在社会关系中最具有朝气蓬勃、积极昂扬、开拓进取的特征,肯定了青年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有生机活力的现实力量;指出了青年敢于放飞青春、追逐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积极进取的禀赋特性;把握了当代青年可贵可为的社会属性特征。

       第二,从具体现实的时代条件下认识当代青年的特点。青年是处于现实关系中的个体或群体,必须置于具体现实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分析研究青年身心特点、思想状况等实际情况,这是有效开展青年工作的前提基础。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在社会现实基础上,充分认识和分析当代青年出现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点、遇到的新问题,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在肯定青年积极向上的身心特点的同时,也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3](P214)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深刻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西方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来争夺青年一代、占领青年阵地的形势”,[5]习近平指出,“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3](P29)深刻分析了当代青年的成长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在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的考量方面,可能“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3](P77)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兴起,等等,既给青年身心特点带来了新的变化趋势,也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挑战。习近平立足这一具体现实条件,指出,“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3](P215)存在着“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3](P215)这些重要论述,从具体时代条件和现实社会环境中,客观分析了当代青年的特点,为新时代青年工作如何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提供了思想指引。

       第三,在把握当代青年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塑造当代青年的主体形象。“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议题,也是青年工作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青年就涉及对青年主体形象的塑造,青年的主体形象是人们对青年这一群体的整体认知、印象和评价;是青年身心特点、人格特征、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在人们观念中的具体呈现与镜像描摹。青年的主体形象是青年特点的具体体现,内蕴青年工作如何尊重青年特点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P71)“新时代好青年”是一个历史性、动态性、生成性的概念范畴,是对“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概括表达;“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是对青年主体形象构建的话语塑造。有理想是青年的精神形象,精神形象是青年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价值追求等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构筑人的精神主观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敢担当是青年的责任形象,责任形象是青年能认知并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群体镜像,是青年在堪当民族复兴大任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与行为选择。能吃苦是青年的品格形象,品格形象是青年心理素质、意志品格、气质性格、情绪调适等的综合体现,表现为青年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执着勇毅、积极抗挫等方面的品格特征。肯奋斗是青年的实干形象,实干形象是青年理想信念、担当意识、精神品格的具体表征与价值旨归;奋斗是党的基因血脉,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习近平强调,“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3](P23)他还指出,“奋斗精神是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志”。[3](P159)奋斗的本质是实践,奋斗的行动是实干,青年只有树立奋斗精神,笃定奋斗行动,才能在起而行之的奋斗中贡献青春、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