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珊·卡兰特-纳恩(1941-)与乌特·洛茨-霍伊曼主编的论文集《宗教改革的文化史:理论与应用》出版,说明欧美的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后,已经达到新的高度。①两位主编是享誉学界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世纪晚期与宗教改革研究中心(Division for Late Medieval and Reformation Studies)的同事,并先后担任该中心的主任。其中,于2016年荣休的卡兰特-纳恩,是蜚声近代早期欧洲史学领域的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她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生涯,见证了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发展与成熟,亦见证了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的起步与腾飞。实际上,卡兰特-纳恩不仅是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而且适时转型,成为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的引领者。 本文拟论析卡兰特-纳恩从社会史取径转向文化史进路的缘由及其治学特色,希冀揭示宗教改革史研究嬗变之深层肌理。除此之外,本文还有两层考虑。其一,中文学界对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实践与学术史梳理,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对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的理路尚缺乏充分的关注与探析。②其二,卡兰特-纳恩是美国人,她对德国宗教改革的研究就是在研究外国史,可以给中国学界研究外国史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卡兰特-纳恩的学术经历 亚利桑那大学中世纪晚期与宗教改革研究中心,由荷兰著名历史学家海科·奥伯曼(Heiko A.Oberman,1930-2001年)创建。奥伯曼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哈佛大学与图宾根大学任教,于历史学和神学领域皆有深厚造诣。他于1984年赴美后,着手设立私人图书馆,创建这一研究中心。③该中心致力于探研1400-1800年的欧洲历史,几十年来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宗教改革史研究机构,在研究理路方面影响了欧美学界。在奥伯曼任上,该中心是推动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重镇。1999年,卡兰特-纳恩受邀来到亚利桑那大学,担任该中心的助理主任。 卡兰特-纳恩在转投亚利桑那大学之前,在波特兰州立大学任教29年,当时她已是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资深学者。她早期的两部作品汲纳社会学方法,探讨神圣罗马帝国东部、德国宗教改革的腹地萨克森(Saxony)和图林根(Thuringia)在宗教革命中的社会变化。④鉴于萨克森与图林根的地理位置,卡兰特-纳恩是当时少数有机会去东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搜集档案的英美学者之一。⑤ 不过,卡兰特-纳恩并没有止步于宗教改革社会史取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她便开始关注历史学的“文化转向”,成为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风潮的引领者。她在1997年推出的《仪式的宗教改革:诠释近代早期德国》(以下简称《仪式的宗教改革》)一书,就是其采取文化史路径重新解读德国宗教改革的作品,在学界影响颇大。⑥该书获得美国历史学与神学领域著名的罗兰·班顿奖(the Roland Bainton Book Prize)。此书也宣告卡兰特-纳恩成为该研究取径的旗手。正是由于卡兰特-纳恩在宗教改革社会史与文化史研究领域皆有造诣,故得到奥伯曼的赏识,受邀加盟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中心。2001年,奥伯曼去世,卡兰特-纳恩接任中心主任一职。此后十年,她不仅继续著书立说,还在同仁的帮助下筹得近200万美元捐款,为中心设立“海科·奥伯曼讲席”。卡兰特-纳恩随后成为海科·奥伯曼讲席教授。2010年,她再出力作《感觉的宗教改革:形塑近代早期德国的多种宗教情绪》(以下简称《感觉的宗教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宗教改革研究的文化史进路。⑦ 21世纪的最初十年,卡兰特-纳恩与另一位美国同仁、弗吉尼亚大学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史专家安妮·雅各布森·舒特(Anne Jacobson Schutte)共同担任《宗教改革史档案》(Archiv für Reformationsgeschichte)的北美执行编辑。⑧《宗教改革史档案》创刊于1904年,本是一份德国刊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刊物由德国与美国联合主办,如今已是宗教改革史领域最权威的刊物。2016年,卡兰特-纳恩荣休后,她所在的中心又获得100万美元的捐赠,并以她的名字设立了“苏珊·卡兰特-纳恩讲席”。 二、投入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 20世纪70年代,卡兰特-纳恩撰写博士论文,试图考察萨克森选帝侯地区的福音堂区神职人员(即新一代牧师)的应征与改宗。她后来尝试在俄亥俄大学出版社的一个新的丛书系列——宗教改革研究系列(Studies in the Reformation)出版她的博士论文,但卡兰特-纳恩失败了。丛书编辑甚至拒绝让她看审稿专家的评审决议,理由是她的书遭到严厉尖刻的评论。⑨卡兰特-纳恩的书最后只能在别的地方出版。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审稿专家不能接受卡兰特-纳恩借鉴社会科学理论的做法,尤其是她的社会史取径。不过,长期在英国教书的澳大利亚著名宗教改革史专家罗伯特·斯克里布纳(Robert Scribner)却盛赞卡兰特-纳恩的作品。他认为,在当时很少有研究重点关注德国宗教改革在堂区层面的具体情况,历史学家们通常忽视改革者们的崇高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践行。基于此,卡兰特-纳恩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⑩斯克里布纳对卡兰特-纳恩惺惺相惜,并提携后者,恰是因为他本人便是主张在宗教改革史研究中运用理论的先行者。根据卡兰特-纳恩的回忆,当时德国的“教会史家”(11)不仅对斯克里布纳的研究理路颇有微词,而且他们对吸收和运用社会学方法的宗教改革史成果没有兴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