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探索过程中,可能会给家长带来惊喜,也可能会带来惊吓,如烫伤、异物卡喉、运动损伤、误吞异物等意外伤害的发生。家长要学习基本的急救方法,在孩子遇到危险时开展家庭急救。 家庭中常见的烫伤有热水烫伤,厨房蒸汽、热油、热锅烫伤,热水袋烫伤,明火烫伤等。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烫伤,首先都应局部降温,用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这样做可以减少进一步损伤,缓解疼痛。如果烫伤部位暴露在外,应根据烫伤程度,持续冲洗15-30分钟,直到局部红肿缓解,不再明显感觉疼痛;如果穿着衣服的部位烫伤,应先冲洗15-30分钟,待疼痛明显缓解后,再脱掉衣服;如果烫伤部位有水泡或表皮破损,最好剪开衣服,以免脱衣服时带来进一步损伤。切记不要用大流量自来水冲洗创面,以免二次损伤。 经过自来水冲洗,大部分烫伤可以缓解。如果烫伤部位有水泡,或创面破损,疼痛明显,可以用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烫伤后不要涂牙膏、鸡蛋清、食用油、酱油、紫药水等,这样做可能导致烫伤加重。家长应尽量避免婴幼儿接触热源,从而避免烫伤的发生。 常见的有花生、果核、果冻、玻璃球、橡皮等导致的异物卡喉现象,这些物质几乎能完全堵塞气道,导致孩子严重窒息,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失语、不能咳嗽、面色青紫,大一些的孩子表现为双手护喉。 异物卡喉窒息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处理。紧急救治的常用方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孩子发生窒息时,肺部仍有部分残留气体,给膈肌以下的腹部软组织一个冲击力,使膈肌突然上抬,胸腔加压骤然升高,压迫肺部,使肺部残留气体冲出气道,冲击卡在咽喉部的异物,使其排出。 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应站在孩子背面,脚成弓步状,前脚站在孩子两脚间。以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孩子剑突与肚脐之间的腹部,或脐上两横指处。左手将孩子背部轻轻向前推,使孩子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张开,这样做有利于排出呼吸道异物。右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双手急速向孩子内上方压迫腹部,有节奏、有力地反复进行,以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 对于较小的幼儿,让其仰卧于平坦的地面,头稍微后仰,家长骑跨在孩子大腿处,一手掌根按压孩子剑突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另一手覆盖于手掌之上,快速地向前下方压迫,反复至呼吸道异物被冲出。一旦异物被冲出,马上用手指将异物从其口腔内取出。 在急救过程中及取出异物后,均要关注孩子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跳,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儿童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踝关节扭伤、皮肤软组织擦伤和桡骨头半脱位。 踝关节扭伤。最常见的关节扭伤,占运动损伤的10%-30%。一般是由于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充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孩子扭伤后,家长应用毛巾包裹冰袋等物品贴着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持续10分钟左右,这样做能起到收缩血管,减少皮下出血、组织液渗出,减轻局部症状等作用。受伤一侧踝关节不要活动,可用消毒纱布固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还可减轻胀痛。一般情况下,扭伤48小时后才可对扭伤部位进行热敷或涂抹外用药物按摩。轻度扭伤需要数日、严重扭伤需要两周,局部肿胀感和疼痛感才会逐渐消失。如孩子出现肢体形态异常、疼痛剧烈、疼痛无法缓解或加重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存在骨折等严重损伤,须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软组织擦伤。在孩子日常活动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手掌、肘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的皮肤。如果创面较浅、范围小、尚干净,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创口。用干净的纱布或清洁毛巾,轻柔地去除污垢及碎屑,再用碘伏局部消毒。如果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可以用无菌纱布、创可贴等压迫止血。不建议密闭包扎,创口需要通风,常规每天换药2次,避免感染。如果创面深、面积大、污染重、出血不止,须马上就诊。 桡骨头半脱位。婴幼儿最常见的关节脱位,1-3岁儿童好发,尤其是2-3岁儿童。常见的原因是家长牵着孩子前臂时孩子突然摔倒,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突然受到牵拉所致。主要症状有:孩子被牵拉后突然哭闹,患肢呈半屈旋前位,不愿举动患肢,也不愿用手取物,被动屈肘及前臂旋后疼痛等。建议让患肢置于舒适位置,及时到医院复位。复位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固定,可以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反复半脱位者建议延长悬吊时间。 儿童过敏较为常见,过敏原可能是药物,可能是食物(奶类、蛋类、芒果等),也可能是动物皮毛、花粉、尘螨、冷空气、花草、化妆品、油漆等。儿童过敏主要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腹痛、腹泻、休克等,症状轻重不一。如果孩子过敏程度较轻,只有皮疹等表现,可以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休克等异常情况,需要紧急抢救,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有些环境中的物质无法完全避免接触(如尘螨),可以采用脱敏疗法。 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会把异物吞到肚子里。如果怀疑孩子吞食异物,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第一时间去医院,明确诊断。如果异物为电池或带有电池的电子产品,需要通过胃镜等手段及时取出,因为电池一旦破损、腐蚀,会给胃肠道带来严重伤害;如果异物较大、边缘尖锐,需要及时取出,否则容易损伤肠道,或导致胃肠道梗阻;如果是多枚磁性的异物,需要及时取出,否则磁性异物吸在一起,容易造成肠壁局部缺血坏死,引发肠穿孔,产生严重后果;如果异物较小,且边缘光滑,有机会通过肠道自行排出体外,则不需要马上取出,密切观察即可。预防孩子误吞异物,最重要的是加强看护,让孩子远离电池、纽扣、磁力珠、牙签等物品,同时引导孩子不要随意把物品放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