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出让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政策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
梅林(1992- ),男,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空间经济(天津 300222);许泓莉(通讯作者)(2000- ),女,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管理,Email:xhl20000602@163.com(天津 300222);严佳,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科学学院(美国华盛顿 普尔曼 99164)。

原文出处:
城市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优化开发区土地要素配置水平,提高开发区土地要素供给精准度,是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构建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区块层面的“开发区—土地”空间经济微观数据集,系统刻画开发区土地出让行为并识别其空间政策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市场化程度、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用途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开发区土地价格更高且差距不断扩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服务和居住功能土地供应比重不断提高,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产业用地供给持续增加,区内土地配置不断向重点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行业倾斜;第三,开发区政策显著提高了区内土地出让价格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项目质量,同时开发区政策存在一定空间溢出效应。应充分发挥开发区集聚引导作用,注重开发区在土地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土地项目质量方面的空间外溢效应,持续推进开发区内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基于功能导向的差异化土地供应策略,扩大开发区土地要素向重点产业行业配置规模。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0 引言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亦明确提出完善要素分配政策的经济发展要求。快速土地城镇化进程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城市建设用地超前扩张的事实,城市用地紧张与闲置同时存在[1][2]。通过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结构,构建适应产业、人口发展需求的建设用地供应时序、规模结构、空间区位,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3]。开发区作为土地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2006-2018年中国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批复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5.5%,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批复面积年均扩张8.9%①,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对于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非常重要。刻画开发区土地供应时空演化特征,将开发区土地供应空间属性与经济属性相结合,有助于发挥开发区经济增长极作用,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开发区内建设用地的征收和出让由开发区所属地方政府作为主体,其土地供应特征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共同影响。从政策端上看,通过设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亩均投资强度标准和最低单独供地标准等政策推动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从市场端看,开发区拥有更优的基础设施与区位条件,形成高市场潜能产业集聚区,从而增加了土地需求。评估开发区政策对土地出让特征的影响,可以从土地供应角度揭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完善开发区土地配置制度体系提供方向。

       从既有文献来看,土地出让政策是开发区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诸多学者关注。目前关于开发区土地出让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土地出让现状评估[4][5]、经济效应评估[6][7]、土地出让制度创新[8][9]三个方面,多以案例研究为主,缺乏对全国开发区土地出让行为的分析。既有针对开发区经济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探讨,部分文献持消极观点[10][11],部分文献则从不同维度验证了开发区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15]。开发区政策对于土地出让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代表性文献有Xi和Mei[16]以含开发区的区县表征开发区政策探讨了其对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和土地出让规模的影响。本文将基于开发区和土地出让的微观空间经济数据,系统刻画中国开发区土地出让行为特征,识别开发区政策对于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

       1 数据来源与识别策略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土地数据来源于中国土地市场网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信息。本文综合考虑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发展历程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等外生因素的冲击,将研究期限确定为2007-2019年。本文参照席强敏、梅林[17],周玉龙等[18]等相关研究对土地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价格平减等预处理。

       依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下文简称《目录》),我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552家,涵盖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跨)境合作区和其他开发区五大类型,整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特征。考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吸引外向型企业进驻,本文为提高研究样本选择的随机性,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对开发区土地交易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对《目录》中所列开发区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1)开发区主导行业赋值,本文根据《目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逐一赋值为两位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开发区空间边界数据集构建,通过高德地图API工具对开发区四至边界顶点、拐点等进行地理编码,最终形成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块空间要素838个,涉及380个开发区。

       1.2 “开发区—土地”空间数据集构建

       1.2.1 “开发区—土地”空间叠置数据集

       本文采取空间叠置分析方法确定每块土地并赋予其所在开发区属性指标。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识别开发区内外土地如图1所示。本文从土地利用用途类型和土地出让方式对开发区土地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考虑到在空间维度上位于某开发区内的土地出让时间晚于该开发区成立时间,本文将开发区土地界定为既在空间上位于开发区内部,并且出让时间晚于或等于开发区批复年份的土地。

      

       图1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外土地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1.2.2 “开发区—土地”空间缓冲区数据集

       本文为进一步识别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对开发区内部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参照Lu等[19]所采取的边界断点模型基本思想,构建开发区边界内外侧等距离缓冲区数据集,通过对比内外侧等距离缓冲区内土地出让行为差异,反映开发区政策的空间效应。综合考虑开发区空间形状、土地样本分布等特征,本文以1km为单位递增,分别绘制了开发区边界内外侧半径为1km-5km的缓冲区区域,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如图2所示。开发区区块边界内外两侧等距离缓冲区土地数量分布如表2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