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2年中国专业村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简介:
肖杰(1992- ),男,陕西勉县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村域经济与农区地理,E-mail:1505280950@qq.com,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 475004);乔家君(通讯作者)(1973- ),男,河南睢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地理学,E-mail:jjqiao@henu.edu.en,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 475004);朱乾坤,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 475004)。

原文出处:
人文地理

内容提要:

专业村“以专取胜、以特见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引擎,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2013-2022年国内专业村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内容多元,包括专业村概念的再界定、演化规律、转型升级以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学科理论多重性,集成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及其理论;研究方法多样,以定量化分析为主,地学分析和数理模型方法最常见。未来研究尚需加强:专业村韧性水平和适应能力研究,帮助理解专业村及其与专业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关系;对专业村解构与重构,准确定位专业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价值,优化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路径;关注专业村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机理研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 引言

       专业村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一种典型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1],是一种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而形成的内部联系紧密、以模仿创新为起点的基本单元[2]。村内大部分农户从事某种相同、相似或关联性较强的经济活动,其实质是微尺度上的产业集群[2],按其主导产业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和服务业型三种[3,4]。随着2017年10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村一品”计划深入发展,加之,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理念,进一步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基于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新要求,专业村作为研究的主体,逐渐在我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中备受关注。

       专业村作为农区空间经济中的“马赛克”,“以专取胜、以特见长”是其主要的发展模式[2],且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潮流,是农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引擎,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也为遴选中心村镇、优化村镇建设格局、培育乡村振兴极提供了重要基础[5]。当前,乡村空心化、贫困化、边缘化等现象日益凸显[6],专业村作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其发展活力日益递增,发展和推广专业村已成为各地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兴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专业村发展至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统计①,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6.1万个,其中,专业村中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8元,高出2017年全国水平的12.5个百分点。基于此,专业村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农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乡村劳动力的就业率,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调整了农区经济结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2]。

       我国学者对专业村的研究已有40余年,成果也逐渐丰富。尤其是近10年,专业村一些新的现象不断被发现。如乔家君等[7,8]认为专业村通常位于城市—农村和平原—山区交界的过渡地带,以及行政区的边缘地区,并以此提出专业村空间界面理论;马玉玲等[8,9]认为专业村集聚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发展沿“中心—外围”路径扩散;朱乾坤等[10]发现河南省专业村的整体集聚程度有所减弱,个别地区专业村存在“增长下的消失”现象。总之,2013-2022年专业村相关研究较多,为今后专业村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专业村因主导产业类型、地区及经济基础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及程度。专业村发展至今,形成的“以专取胜、以特见长”的发展模式值得肯定,其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极的形成,也推动了农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农区聚焦农产品加工,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等加工工业②,在这中间,专业村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推动专业村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13年,乔家君等[2]对中国专业村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给出了专业村研究应加强的领域。如研究地区建议多关注地域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研究尺度倡导从微观的农户、中尺度的农区、宏观尺度的国家和世界层面,开展综合性研究,研究理念上建议众多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和专家一起参与、关注和讨论。为了不断跟进专业村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对2013-2022年我国专业村相关研究中的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揭示专业村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等,并尝试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及专业村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应加强的研究领域。

       2 研究内容

       2.1 专业村概念再界定

       2013-2022年,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专业村的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如表1所示。因受教育背景、研究视角及专业村发展模式的不同,不同学者对专业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依据产业、产值、产品、收入标准及组织形式五个方面[2,11]的科学内涵定义的专业村概念,这与早期李小建等[11]给出的专业村概念高度吻合。国内近10年的专业村研究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如这一时期对专业村概念的界定既立足已有研究,又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不断具体化、个性化。

       综合已有研究[2,8],本文将专业村理解为:在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背景下,以模仿创新为起点,以面向市场为原则,以某一行业产品的规模性生产或精细化的服务为内容,以高度的组织化、专业化、协同化为要求,且内部联系紧密的村庄,其特点是以专取胜、以特见长,其实质是微尺度上的产业集群。

      

       2.2 专业村的兴起动因

       已有研究显示,专业村的兴起动因与其地理位置差异密切相关,但多数学者更认为能人、地理环境、市场、政府行为等是专业村形成的主要原因[2]。近10年,随着学者们对专业村发展因素的深入研究,专业村的兴起动因又有了更加细致地解释,相关文献统计如表2(下页)所示。有学者通过对比分析专业村地理位置差异、延长对专业村的追踪调查时间、分析其主导产品的销售市场、专业村道路通达性等方式,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村的兴起。最新研究发现,经济理性使专业农户更依赖销售,市场和经济逐渐成为专业村兴起的核心主导因素[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