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演进与研究议题展望

作者简介:
许吉黎(1989- ),男,安徽宣城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城市地理,E-mail:cttsxujili@hotmail.com,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张虹鸥(通讯作者)(1962- ),男,广东梅州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E-mail:hozhang@gdas.ac.cn,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陈奕嘉,杜志威,叶玉瑶,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70)。

原文出处:
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近20多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成长为经济地理学前沿的分支学科,呈现动态性、复合性和开放性。鉴于目前对学科“全景式”理论发展的回顾及其承接逻辑的总结相对有限,并且在新时期亟待再思考学科发展方向,本研究致力于梳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演进并展望研究议题。自199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经历了探索与萌芽、兴起与发展、争论与转型、拓展与繁荣4个关键时间节点。探索与萌芽源自于演化经济学的兴起补充了经济地理学对历史和时间因素关注的不足,兴起与发展依托于运用演化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丰富经济地理学经典议题的理论解释,争论与转型体现在对照搬移植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反思,旨在强化对真实世界中区域产业演化的解释力,拓展与繁荣表现在与全球生产网络、可持续性转型、作用者能动性、地理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韧性和复杂性科学等多元理论框架的互动加深,学科边界持续拓展。近年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国情特色、国家战略需求和现实问题导向,开展中国区域产业演化研究并反思西方理论的适用性,中西方理论对话日益丰硕。最后,从理论探索、方法创新和实证应用3个方面展望了研究议题。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1 引言

       近20多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快速兴起发展,成长为经济地理学重要、前沿的分支学科[1-4]。在知识经济、技术变革、区域内生动力增强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深的背景下,演化经济地理学表现出蓬勃生命力。理论上,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融入社会科学、推动“多维转向”和跨学科交叉的重要方向[5-7];实践上,面向区域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产业升级、老工业区转型、企业区位选择、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等议题提供了有力解释[8-10]。

       目前,演化经济地理学尚处于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呈现动态性、复合性和开放性[2,11]。第一,相关概念例如组织惯例、相关多样性、区域产业分叉、路径依赖和复杂系统等往往从特定角度解释区域经济演化,理论框架有待进一步体系化;第二,细分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异质性,既涉及微观视角下企业的进入、增长、衰落和退出,也包括中观视角下经济主体间的关联性和网络联系,以及宏观视角下政府等公共利益作用者对制度演化和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第三,与制度、关系经济地理学和地理政治经济学理论呈现互动融合态势,对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的运用持开放包容态度。鉴于以上学科特点,有关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方向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尤其在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新变局、生态环境挑战、新冠疫情冲击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等新趋势下,学术讨论和理论倡议更显迫切[12-14]。因此,对学科理论脉络的全面梳理,尤其是关键时间节点、历次争论、研究转向及其承接逻辑的冉思考,以及面向未来的研究议题展望彰显宝贵价值。

       国内外地理学主流刊物包括《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Regional Studies》《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等已经出版了一系列专刊和综述论文对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介绍和评述。已有研究综述主要表现以下特点:①呼吁引入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例如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和复杂性科学推动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转向”[1,3,15]。②综述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特定研究议题,例如产业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和产业转型等[16-18]。③聚焦特定时间节点下学科发展方向的争论,包括是否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作自成一派的分支学科[6,19]、是否拓展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边界等[20-22]。④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反映学科发展整体趋势,描述研究关键词、作者网络和发表期刊分布等[23,24]。然而,已有研究综述存在以下薄弱环节有待完善:①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萌芽、兴起、争论、转向到繁荣的“全景式”理论脉络梳理尚不多见,对学科发展历程的整体性回顾,以及历次争论和研究转向之间承接逻辑的思考总结相对有限。②近年来,在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博弈加深、环境能源危机频发和新冠疫情冲击下,伴随企业大数据、复杂性科学和机器学习等数据方法的快速革新,演化经济地理学面向的研究议题亟待再思考。

       本研究尝试全面梳理演化经济地理学从萌芽、兴起、争论、转向到繁荣的理论脉络演进,聚焦历次重要争论的核心关切以及理论演进的承接逻辑,探讨学科贡献和研究范式,同时,基于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新变局、生态环境变化态势、中国国情和制度特色以及新一轮数据方法变革,展望研究议题。

       2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演进

       2.1 探索与萌芽: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转向”(1990年代)

       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技术创新成为区域竞争力优势之关键。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和技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相比土地和劳动力等消耗型生产要素,更具时间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演化经济学日益兴起[25,26]。作为异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致力于将自然世界的生物演化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演化,反对原子化、效用最大化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强调时间维度、历史积累和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可逆性,认为经济演化的结果并非最优,而是在有限理性和组织惯例驱动下异质性“满意人”决策的结果,创新,即新奇(novelty),是自我转型的源动力[26]。

       1990年代初期,伴随知识和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现有理论缺乏对历史和时间因素的关注,难以揭示经济系统随时间的演化过程,Grabber,Hudson和Storper等经济地理学者开始引入演化经济学相关概念开展区域产业动态研究,为“演化转向”奠定基础[27-29]。1990年代末期,Boschma、Rigby、Lambooy、Martin等系统性介绍了演化经济学能够与经济地理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框架:①广义达尔文主义:将多样性、遗传、变异、环境选择等引入区域经济演化,将经济组织的惯例视作基因,作为影响其决策方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②路径依赖:由偶然事件导致的经济系统初始状态,受集聚外部性、知识溢出、干中学等报酬递增机制形成了区域经济演化路径,强调用历史积累解释发展现状,但是长期的路径依赖可能导致僵化和路径锁定,需要外部冲击才能打破。③复杂性科学:关注区域经济演化的自组织和选择机制,运用复杂网络和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区域经济演化是多因素关联和联动影响下的非线性、不可逆过程[1,15,30,31]。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定义为从企业进入、增长、衰落和退出及其区位选择行为的历史、动态视角解释企业、网络、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空间演化[3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