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及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82- ),男,山西怀仁人,管理学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王雅莉(1996- ),女,江苏淮安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句芳(1981- ),女,山西朔州人,管理学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呼和浩特 010010);赵启兰(通讯作者)(1962- ),女,河南新乡人,管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服务能力研究(北京 100044)。

原文出处:
供应链管理

内容提要:

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围绕企业、产业、社会公众及政府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立足驱动因素与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出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即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等从供给侧提供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畜牧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从供给侧指引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社会公众通过环境关注与环境监督从供需两端激发企业的绿色潜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体制创新从供需两端激励和保障企业的绿色行为,并最终有效解决供应链绿色转型的“堵点”,助力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围绕发展环境、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包括营造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发展环境、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大政府政策保障力度等。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12 期

字号: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国家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牧区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草原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特质,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牧区现代化进程是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畜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耦合发展的必然选择[1]。

       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是牧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绿色化变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加快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畜产品流通以及消费等整个链条的绿色化转型,构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机制[2],其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传统供应链,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追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时,绿色发展与畜牧业供应链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构建工作,并将农牧业绿色供应链相关工作纳入重要战略部署。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绿色供应链;次年4月,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将构建绿色供应链列为重点任务;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可见,农牧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化转型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淡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畜牧业生态化刚刚起步、环保立法执法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畜牧业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亟须构建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从而提升整个畜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其中,深度揭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系统凝练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是构建和完善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首要任务,可为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进而更好助力牧区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基于此,系统研究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和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二是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

       (一)草原畜牧业发展方面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结合畜牧业的特点,重点围绕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流通等主要环节对草原畜牧业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在畜禽养殖方面,众多学者围绕草牧场利用方式、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张清源和赵建(2020)分析了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加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化的根本途径[4];郭强等(2021)分析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短板,并提出畜牧业生产模式绿色化的具体路径[5];同时,贾云飞等(2022)研究发现,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仍存在生产模式与绿色发展不协调、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6]。

       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近年来,学者们对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措施等展开广泛研究。部分学者将绿色理念融入畜牧业精深加工的相关研究中,如塔娜和图雅(2019)基于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探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调整畜产品供需结构,提高绿色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7];张颖(2021)分析了整合“互联网思维”的畜产品产业链,并围绕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分析草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路径[8];刘欣雨等(2022)深入探讨了农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9]。

       在畜产品流通方面,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农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如刘桂艳等(2021)构建以“牧户或合作社+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为供应联合体的双网联动型畜产品流通模式[10];李美羽和王成敏(2019)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对策[11];袁学国等(2015)指出冷链物流具有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作用[12]。在此背景下,赵淑雯(2017)运用统计学方法实证研究生鲜农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物流效率和完善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措施[13];罗来根等(2021)将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体系,并提出了通过打造云技术适配环境和完善冷链物流政策来助推农畜产品物流环节实现绿色化的对策[14];吕利平和马占峰(2020)探索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创新发展的重点要素,并基于产品流通周期视角提出供应链的优化路径[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