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3.03.03 人之生,不能无群,而群体生存必需一时间、空间环境,可称之为世界、宇宙、天地。我们可以想象的思想体系是关于人、群及世界特性的认知,关于个人作为思维与行为主体对其本体存在意义的理解,及这些理解与认知如何指导或影响个体及群体行为,行为效果甚或能影响生存所在的时空环境。华夏思想体系流传至今有至少三千年历史,滥觞于《易经》《尚书》,到春秋战国已蔚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秦汉以来影响最大的是道、儒、法三家,自孔子时代以降,各流派著述众多;而自三甲子前鸦片战争及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以来,因国力对撞中的失败,西方思维范式深度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及教育体系。虽然惯性使然,中国文化的一些传统依然为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用现代语言概念系统梳理华夏思想体系的尝试还在探索阶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发展奇迹”完全无法用西方的主流经济及政治理论合理解释,让西方政治经济领域反复出现的“中国即将崩溃”预言成为学术笑柄,也更让人寄望于华夏思想体系的现代梳理。本文致力于这一尝试①。 对华夏思想体系进行现代梳理最要避免的,是以西方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范畴为终极可欲标准,如常见的真理、超越、自由、市场、人权等,然后在中国传统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将其诠释为与这些西方范式推崇的价值观念相一致②。本文的分析进路遵循一种可称之为生存理性或演化理性的原则,类似黑格尔所谓“存在即合理”思路,认为可以稳定存活至少三千年而没有灭亡的华夏文明,其主导性思想文化必当有一个可一以贯之、自圆其说的完整体系架构,其核心精华历久不变,而具体应用内容则可与时俱进,适应不同时代环境的不同具体需求(虽然生存压力导致的动态适应不免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关于该体系特征的评判,应完全内生、不假外求,不就某单一观念元素在陌生文化思想体系中求标准。具体而言,华夏思想体系最为肯綮,可贯穿梳理道、儒、法家所有核心范畴概念的元概念,就是“德”。德及其在华夏思想体系中的各种衍展概念如仁、义、礼、孝、忠、信、智、勇、廉、耻等,其本质都能归溯为符合社会科学的尤其是经济学所关注的生存理性原则,以及基于此的个人及社会效益优化问题。 本文首先会简洁梳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及概念,点出传统文献中与之相通的概念;进一步会指出新古典经济学进路如理性人、方法论个人主义、市场迷思等的利弊得失,以及行为经济学及华夏思想可能给予的补救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新梳理华夏道德仁义礼体系:首先,以“德者得也”及“生生为德”为根本,梳理德的含义并确立其在华夏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次,简洁梳理德本之下儒家仁义礼子系统的内容与结构;最后,讨论中庸作为儒家修德方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文章结尾将粗略展示此德本体系的现代意义。 一、关于人类行为及社会组织的经济学视角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有言曰: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③ 《道德经》这段论述直指经济学关注的两个根本问题:(一)啬、去冗,对应的是个人或群体行动的效率原则;(二)积德,可理解为社会福利、群体生存资源的增益,以及超越经济学关注的“积啬成德”所服务的个人及群体生存意义问题的终极追求——长生久视。和现代经济学一样,荀子围绕“礼”立说的出发点包括人之生必然有欲且不能不过群体生活。 对经济学来说,群体社会组织问题讨论涉及如下基本要素。首先,人类社会行为源动力是欲求需要满足。而以群的形式能有效满足这些欲求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分工优势和规模效益。基于此的社会组织根本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合作问题和协调问题。当代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研究围绕三个理想参照系而发:理性人、方法论个人主义、市场有效。而理想状态和现实的差别,以及现实状态的复杂性,催生了新兴的现代行为经济学和组织理论。 首先,分工优势来自熟能生巧的人类本能,工种固定后,工作效率随经验递增。尤其是,人的天赋不同能力各异,同样工种学习曲线各不相同,按特长适配不同工艺工序,通力合作,还能进一步增进效率。合作优势出现的具体事项,可分为两类,没有收益分配冲突的协调问题(如猎鹿博弈、水桶短板理论等情况),以及有分配利益冲突的合作问题或称合作困境(如公地悲剧、公共品博弈、囚徒困境、信任博弈等)。行为带来的个体有别于群体的有形利益,包括可支配满足需求的物质、个人省下的时与力;无形利益包括马斯洛提到的高层次需求,如他人的认可尊敬,及我们将要讨论的德目相关内容。经济学及一般社会科学首先看重的是有形物质利益,荀子说的群体生活中的争,争的也是有形物质利益。而思想理论所关切的,则是与群体互动及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仁、义、礼、乐、忠、信等概念。 总而言之,社会组织的根本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可能性基础上,充分实现潜在的合作利得;这包括合作项目可以立案进行,其分工安排符合最优化运行原则(啬),参与人各按要求输出其贡献,不因最终利得分配而起异心。当然,有效的社会组织还需要能有效激励现有技术可能性基础的持续扩大,也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应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出发点之一是理性人公理:在给定条件下,个人的行为选择必优化个体偏好函数;换言之,个人一定选择对他最好的那个。这个公理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所谓实用主义。在具体应用上,这个公理包含下列两个和现实有很大出入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