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23)03-006809 王汎森将晚清对明清间文献的重刊,称为晚明清初遗献的复活。①秦燕春亦注意到了晚明著述在晚清的再版现象。②邹振环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地理学和史学两个领域,以及《西学凡》《交友论》等单一论著的流传,提出中国的西学源头应追溯到晚明的汉文西学。③熊月之亦认为明清间西学与晚清西学两者有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本属一体,而在传播过程中,前者是后者的源头,后者是前者的继续。④概而言之,学界已经注意明清间书籍在晚清复活的现象。然而这一话题仍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空间。 书籍的复活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一是书籍的重刊,二是书目对书籍的收录,三是他人论著对书籍的征引和讨论。鉴此,本文从晚清教内教外人士对明清间汉文西书⑤的重刊、私刻丛书和私家藏书目中收录的明清间汉文西书、晚清报纸杂志等对明清间汉文西书的提及情况,以及《格致书院课艺》中征引的明清间汉文西书入手,尝试讨论明清间汉文西书在晚清的复活。 一、教内教外人士对明清间汉文西书的重刊 晚清人士对明清间汉文西书的重刊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刊刻,如《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清道光十年(1830)来鹿堂重刊;⑥二是易名刊刻,如《火攻挈要》改名为《则克录》,《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更名为《机器图说》,由京师同文馆重刻;三是重编刊刻,如南怀仁(Gottfried Xaver von Laimbeckhoven)的《教要序论》不仅频繁再版,还分别以官话、方言译作《教要刍言》《土话教要序论》和《方言教要序论》再版。⑦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的《七克》也被修订为白话本,以《七克真训》的名称于1857年和1904年在上海土山湾印书馆重刊;四是编入丛书重刊。 李天纲指出1843年后徐家汇和各地天主堂重刊明清间天主教作品62种,包括传教士以及国人的作品。⑧笔者查得1843-1911年间天主教各地出版机构重刊明清间汉文西书69种。包括:《训慰神编》《圣母小日课》《主经体味》《天主圣教四字经文》《已亡日课经》《天主圣教百问答》《圣教四规》《教要序论》《教要解略》《七克真训》《天主十诫劝论圣迹》《天神会课》《哀矜行诠》《提正编》《告解原义》《永福天衢》《天主实义》《畸人十篇》《涤罪正规》《性学粗述》《真道自证》《善恶报略说》《圣体规仪》《圣体要礼》《圣记百言》《逆耳忠言》《天阶》《唐景教碑颂正诠》《德行谱》《济美篇》《圣母行实》《天主圣教十诫真诠》《圣教切要》《圣年广益撮要》《哀矜炼灵说》《盛世刍荛》《天主降生言行纪略》《口铎日抄》《初会问答》《善生福终》《天主圣教约言》《三山论学记》《人罪至重》《圣体答疑》《圣教序论》《轻世金书》《轻世金书直解》《轻世金书便览》《易简祷艺》《钦主孝亲礼义》《七克》《万物真原》《天主降生引义》《四终略意》《真福直指》《崇修精蕴》《圣教明征》《弥撒祭义》《圣心规条》《圣经广益》《圣年广益》《圣依纳爵九日敬礼》《圣教日课》《默想神功》《辨学遗牍》《性理真诠》《性理真诠提纲》《圣女罗洒行实》和《圣若瑟传》等。这些汉文西书主要由上海慈母堂、香港纳匝肋静院、江苏金陵天主堂、河北胜世堂和重庆巴邑公义书院刊刻。 上海慈母堂是晚清重刊汉文西书数量最多的教堂。任东雨讨论了上海慈母堂科技类和科技教育类书籍的出版活动。⑨邹振环系统探讨了土山湾印书馆的印刷技术、天主教书籍、汉学著作和中西文教科书的出版情况。⑩慈母堂不仅重刊明清间汉文西书的单行本,还刊刻了倪怀伦(Mgr Garier)辑刻的汉文西书丛书《道原精粹》,包括《万物真原》《天主降生引义》《天主降生言行纪略》和《诸宗徒列传》等4种明清间汉文西书。 河北胜世堂是天主教在北方的重要刊刻地。该堂重刻了《天主实义》《圣年广益撮要》《盛世刍荛》和《天主降生言行纪略》等,均为耶稣会士的作品。位于香港的纳匝肋静院主要刊刻了《七克真训》《畸人十篇》《圣教切要》《初会问答》《轻世金书》《四终略意》《圣经广益》和《圣女罗洒行实》等宗教类书籍。该处刊刻的作品来自多个修会,其中《圣女罗洒行实》为多明我会罗森铎(Francisco Gonzalez de San Pedro)的作品;《圣教切要》《初会问答》和《四终略意》3部作品的作者是奥思定会的白多玛(Tomás Ortiz),其余4种为耶稣会士的作品。这些均是宗教作品。重庆巴邑圣家书局刻有《畸人十篇》,重庆巴邑公义书院刻有《真道自证》《盛世刍荛》《三山论学记》和《四终略意》。圣家书局和公义书院实同居一处,前者从圣家堂更名而来,是天主教在四川的重要印刷场所,后者是天主教的修院。(11)江苏金陵天主堂刻有《天主圣教约言》;北京的遣使会刻有《七克真训》,共乐堂刻有《已亡日课经》,北京西什库刻有《轻世金书直解》,救世主堂刻有《圣教日课》和《辨学遗牍》;山东青州英浸会刻有《畸人十篇》。其中,英浸会是基督新教的差会。从地域来看,汉文西书刊刻由明清间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北京等中心转向近代以上海为中心,远至内地的重庆。 教外人士对明清间汉文西书的刊刻主要体现在丛书中收录重刊。笔者据《中国丛书综录》查得在14种丛书中收录汉文西书15种,主要是人文社科和科学作品。其中人文地理类著作有《坤舆外纪》《职方外纪》《坤舆图说》和《西方要纪》,动物学文献有《进呈鹰论》,其余皆为天文历算等科学类文献。其中,《职方外纪》被《守山阁丛书》《皇朝藩属舆地丛书》《北徼汇编》和《墨海金壶》4种丛书收录;《测量法义》被《指海》《海山仙馆丛书》《扫叶山房丛书》《中西算学四种》和《中西算学丛书初编》5种丛书收录。收录汉文西书最多的丛书是钱熙祚辑的《守山阁丛书》,其次是潘仕成辑的《海山仙馆丛书》。钱氏为上海人,潘氏世居广东,两地在晚清都是西学风行之地。晚清士人较喜欢编撰舆地和算学类的丛书,前者有浦口辑的《皇朝藩属舆地丛书》和何秋涛辑的《北徼汇编》,它们都收录了《职方外纪》;后者有扫叶山房辑的《中西算学四种》、周毓英辑的《中西算学集要三种》和四明求敏斋主人辑的《中西算学丛书初编》,均收录有汉文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