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是城市的骨架和人们往来互通的公共场所,反映着城市社会的伦理规范、政治秩序和文化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风貌,“没有任何场所比城市街道能更加明显地呈现社会文化变迁的连续(和有时快速)的过程”。①在某种意义上,街道的发展史即城市的发展史。北京历史悠久,从古代都城发展到现代大都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起始就是清末的街道改造。 晚清北京的街道受国家内忧外患的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一方面有损国体,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民生,激发了改造之声。从戊戌变法前改良家提出改造北京街道,到新政时期清廷设立专门机构逐步推进马路工程,虽然历时不长,但作为北京城现代化变迁的起始,其触及的问题和引发的争议不少。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学界以往关于近代北京史的研究对这一议题虽然有所涉及,但比较简略②,对北京街道改造引发的争议和兴起的过程也关注不够。本文拟围绕戊戌变法前后改造北京街道的动议、展开的争论以及新政时期北京马路的整修,考察清末北京街道改造兴起的历程,揭示其对北京城市治理和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以及蕴含其间的观念博弈、时代情绪和政治斗争。 一、街道改造的先声与戊戌奏议 北京为元、明、清三朝都城,旧时街巷分布状如棋盘,南北与东西交叉排列数量不等的二十四步宽大街、十二步宽小街和六步宽胡同。③其中,大街一般“三轨分驱”,中部凸起,为大石板铺就的御道,两边略低,为土路;小街和胡同亦为土路。这一街道布局和型制秉承“九经九纬”的先王之制,蕴含礼制秩序。京城为辇毂重地,历代统治者皆重视街道的修治。清代很早便设立专门机构管治街道,并明文规定对损坏京城内外街道者“交刑部治罪”。④清康雍乾三朝对京城的大街皆进行过整修,尤其是库帑充裕的乾隆朝,用力甚勤。乾隆帝曾下令“毋节帑,毋狭材”,先后整修朝阳、广安、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阜成等门要道,将京城“九门八条大街”之中央道路全部翻修为石道。⑤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进京时,北京城的有些石道曾给使团成员留下“非常平坦”且宽阔的良好印象。⑥ 晚清内忧外患,北京街道失于修治,“天晴时则沙深埋足,尘细扑面,阴雨则污泥满道,臭气蒸天”。⑦当时不少人批评道:“道路之污秽不洁、倾仄难行者,以京师为最。”⑧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忧世之士由此提出整修。康有为认为,京师沟渠“塞淤不通”,街道“臭秽郁蒸”,一方面有碍“兆民之卫生”,另一方面也惹“外人之非笑”,整修是当务之急。⑨梁启超也认为,修治京师街道“内豁壅污之积弊,外免邻国之恶诮”,是“民生以利,国体以尊,政治以修,富强以基”之大事。⑩对香港和澳门有过考察的陈炽,与梁启超有类似的看法,认为整修京师街道不仅事关国家尊严,且有助国家富强,指出:“泰西百年以前,亦略如今日之中国”,道路不治,然而自法国设专官种树开渠治道后,各国效仿,街衢道路“一律精整”,而“农、工、商三业兴也勃焉”。(11) 改良家们提出的整修街道办法,非中国旧有之法,而是仿西法修建新式马路。郑观应认为,修路要“便转输之力”,其法“当仿泰西各国”。(12)宋恕亦主张:“今宜先于京师开造西式木路或沙路,行东、西人力、马力各式车,以免乘车者倾覆震伤、徒行者泥滑尘迷之苦,以新气象,以鼓精神。”(13)西方的街道主要是碎石马路,陈炽介绍了西方马路,称其不仅可解“泥潦”之患,而且噪声小、耐用、易修补。(14) 在改造北京街道成为时议要务之际,1895年6月康有为第三次上折奏请变法,其中提到“以京城街道芜秽,请修街道”。康有为此次上折,经礼科给事中王幼霞递交光绪帝,朝廷“交工部会同八旗及顺天府街道厅会议”。(15)8月至9月,直隶频发水灾,大量灾民涌入京城,引发时疫,御史熙麟与恩溥为防疫疾先后奏请办理沟渠街道,朝廷遂命管理河道沟渠大臣、工部会同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等部门妥议具奏。(16)熙麟与恩溥的奏请,依的是惯例,用的是旧法,商议的结果仍是“经费支绌,议不果行”。(17) 北京街道的修治在1898年发生了变化。是年5月,各国驻京公使联衔知照总理衙门,诉道路不平,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总理衙门反复交涉后同意将外国使馆和官商云集的东交民巷街道“按照西式修为马路”。(18)此后,各国又提议中国筹款修路,试图“扩充使馆基址,建造公家花园,驱逐正阳门外支棚摆摊各项小本生理”,声称如不办理,将自立公会,“合谋张办”。为杜绝列强“越俎代谋之渐”,总理衙门委派街道厅对前门大街两旁的商铺棚摊进行整顿。(19)然而,前门棚摊“多系小本贸易之民”,一旦查禁,便绝了生计(20),一时民情汹涌,讹言四起,“有谓两旁铺户亦须尽行拆去者,有谓前三门已悉允洋人为租界者,有谓官吏已悉投洋人为奸息者,有谓无赖棍徒已纠集定期劫杀诸官吏、诸公使而焚抢诸公署、各学堂者”。讹言传了几个月,直到棚摊恢复营业后才告停息。(21) 改造京师街道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百姓生计,难度之大不可预估。尽管如此,光绪帝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还是发谕饬修京城街道:“京师为首善之区,现在道路泥泞,沟渠河道,壅塞不通,亟宜大加修理,以壮观瞻”;命工部会同管理沟渠河道大臣、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御史及街道厅:“将京城内外河道沟渠,一律挑挖深通,并将各街巷道路,修垫坦平。”还特别强调,不得迁就敷衍,务将筹办情形及开工日期迅速具奏,款项交由户部筹拨。(22)戊戌变法期间,朝廷广开言路,不拘官员品秩均可上书。光绪帝这一谕令颁发后,官员纷纷上奏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