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棉业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但从产品构成来看,主要包括棉花、棉纱、棉布等制成品。本文的棉业主要指棉花种植、纺纱和织布这三个过程。19世纪9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岳州、宜昌、沙市、重庆等城市相继开埠,列强对内地的商品倾销愈演愈烈,汉口成为洋货输入内地的重地。同时,国内长江航运业兴起、京汉铁路开通,交通的便利使汉口成为内地土货输出的窗口。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近代汉口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变得紧密,汉口的棉货贸易成规模化增长态势。汉口承担着棉货贸易集散地的功能,大型现代化纱厂基本设立于武昌地区,而汉阳、阳逻、黄陂等地的土布业十分兴旺。由于棉业包括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因此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包括武昌、汉口、汉阳及附近乡镇在内的整个武汉地区。本文选取1893-1937年作为研究时段,原因在于1893年是张之洞创立的湖北织布官局正式投产的时间,象征着武汉棉纺织工业的开端,而1937年则是抗日战争波及武汉前,棉纺织业正常发展的最后一年。之后武汉棉纺织企业被迫西迁,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就此中断。为了保证研究的连贯性,文章未涉及抗战结束后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在外贸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武汉的传统棉纺织产品市场曾一度被洋货挤占,农村手工纺织濒临绝迹。但随后武汉的棉业产品不但迅速扭转了洋货全面侵占市场的局面,本土传统棉业也获得了成功转型,使改良版的土货迅速流通到华中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武汉棉业为什么会在列强居于优势地位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①中,实现变革,成功转型?通过梳理相关史料,本文认为武汉的中心地理位置、本地商人的利益需求和技术扩散效应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从全国角度对棉业进行整体研究,如严中平、吴承明、汪敬虞、彭南生等认为机器棉纺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棉织业的发展,机纱的引入提高了手织布的效率,林刚、于新娟等学者对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的棉业进行了详细研究,但对武汉的专门研究则较少。②关于武汉地区的棉纺织业,以植棉、棉纱或棉布其中之一为主,且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型纱厂。③较少有涉及武汉棉业的整体性研究,少数研究对湖北省棉业做了详细梳理、总结,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制度的角度出发,④对于城乡之间的商品贸易、市场供需、产业联动缺少更深入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重点关注清末民初武汉的棉业贸易与发展情况,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中江汉关棉货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梳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开埠前后武汉及其周围地区的棉业生产及销售状况,厘清近代武汉棉业产业改造升级的发展脉络,总结棉业发展的特点;从城市与乡村市场供求双向驱动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本地商人在棉业技术进步、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方面的作用。 一、近代武汉的棉业贸易 武汉是华中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具有非常广阔的贸易腹地,吸引了大量棉货来此交易。通过当时的海关贸易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棉花、棉纱、棉布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态势。 “棉花市场,亦因季节而开,最盛之时,每日民船数百,积载棉花,集合于此。”⑤汉口实际上网罗了湖北省的全部棉花,由平汉路来的豫、陕、晋棉花,由汉水来的陕棉,以及由洞庭湖、粤汉路来的湘棉,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市。⑥但其市场地位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由旧海关资料统计的数据可以观察到武汉棉花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趋势,详见图1。
图1 1891-1931年江汉关棉花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据《中国旧海关史料》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0—111册(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相关内容整理。 综观1891-1931年武汉棉花进出口变动情况,可以按照变化幅度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00年以前、1900-1919年和1920-1931年。在第一阶段,武汉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态势差异明显,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且出口量变动幅度极小而进口量变动幅度较大。在第二阶段,棉花进口继续低迷,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出口波动幅度却比较大,先是出现较大增长然后回落,1915年开始又出现了第二轮增长,且一举增加数倍,1919年前后却再次回落。第三阶段,武汉棉花进出口变化态势则大体相似,都是先增长后下降,而且变动幅度非常大,就连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大致相同。总体来看,武汉的棉花出口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且在20世纪20年代末达到顶峰,进口量则长期稳定在低水平。 武汉棉花进出口态势的变化,可以从当时国内外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找到解释。1891-1900年是国内棉纺织工业的起步阶段,武汉在此期间建立起了最早的棉纺织企业——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纱官局,而当时湖北出产的棉花数量不多、品质较次,因此武汉要进口一定的棉花来满足纱布官局的生产需要,而且1893-1897年纱布官局生产情况尚可,棉花进口量也就有所增加,但1898年后织布官局、纺纱官局开始减产、停工,武汉棉花进口自然也随之陷入停滞。不过,当时国内外棉纺织工业整体向前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在棉花市场需求增加和张之洞改革的双重推动下,湖北植棉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所产棉花除供本地企业使用外还有大量剩余流入市场,于是棉花开始成为汉口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国家的纺织工业因此受到影响,日本和中国的棉纺织工业趁机崛起,同样需要大量棉花,这促使武汉的棉花输出迅速增长。因此,1900-1919年间武汉的棉花进口基本没有变化,而出口却大幅增长。1919年以后,武汉的棉纺织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本地纱厂大多于此时开工生产,消耗了一部分湖北棉花,导致棉花的出口量短暂下降,后来随着湖北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武汉棉花的出口量也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