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辐辏与地域竞争  

作 者:

作者简介:
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美术

内容提要:

松江绘画在晚明崛起,其标志为顾正谊、莫是龙、董其昌、赵左等人在画史上的活跃,以及“华亭派”“云间派”“苏松派”等名称的出现,在画坛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松江绘画的崛起有如下契机:首先“松江”在元代作为一个新的地理区域,借力周边、形成文化辐辏。其次,基于“亲缘”和“地缘”所形成的名门望族,在家族经济、家学教育、科举入仕、住宅园林建设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条件。松江绘画是在地域交流与竞争中崛起的,苏州绘画是松江绘画最重要的参照。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字号:

      一、松江地理区域在元末形成文化辐辏

      明代绘画流派的划分多以地域为界,从早期和宫廷绘画关联密切的浙派,到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晚期便以松江府区域的“云间派”“华亭派”“苏松派”为繁盛了。相应的,著名画家的荣誉盛名及追随者,也与地域文化的昌兴相关联。明代早、中、晚期的代表画家戴进(钱塘)、沈周(苏州)、董其昌(松江),可看作是时代潮流中地域竞争的结果。松江绘画在晚明的崛起,有着深厚的社会原因。伴随着地理上的区域独立和扩张,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盛,以及与这些因素互为因果的家族的力量。

      (一)地理区域的独立

      明代松江人陆应阳《广舆记》一书,记录了全国的地理风貌,对松江自古以来的建制沿革,简要总结为:

      (松江)周为吴地,吴灭入越、越灭入楚,秦为娄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及魏晋皆属吴,唐曰华亭,属苏州,五代属秀州,元明松江,旧领县三,今领县四。[1]

      陆应阳虽科考失利,但他以古文词见长,犹喜客游,作有《广舆记》《游燕集》,显示了他异于当时科举选才的兴趣所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松江文化的多样性。如陆应阳所说,松江在唐属苏州,五代属秀州。从历史地图的变化可以看到,北宋时期松江仍延续五代时候的情况,属于秀州,南宋时期秀州称嘉兴府。直到元代的至元十五年(1278)建松江府,华亭的地位开始凸显。总的来看,松江曾从属于苏州、秀州,后来从嘉兴府析出,并能和古老的苏州并称为“府”。相对于苏州和嘉兴来说,此时他确实是一个新兴的独立地域。

      松江在明代有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较晚出现)3县,清初先后又分割出娄县、奉贤县、金山县。从其地理区域逐渐独立、扩大、细分的过程来看,松江的地理形势逐渐和我们现在认识的上海有所贴合了。[2]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元、明是松江地域形成中决定性的时间(下页图1、2)。也就是说,在元明时期它是一个新的区域,同时在地域上一步步独立和扩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基于地域借力上的文化辐辏,文化自然而然也一步步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地域特征。

      

      

      (二)文人荟萃和元末松江绘画

      这种地域上的借力,在元代显示得特别清晰,表现为来自周边各地的文人聚集于此。比较著名者如诸暨杨维桢、钱塘钱惟善、扬州路海陵人邾经、台州路黄岩人陶宗仪、湖州路的赵雍、王蒙、长洲宋克、无锡倪瓒、常熟黄公望、江阴王逢、南京马琬及释维则等人。他们在松江或定居,或小住,又与松江的文士交游。

      文徵明在《行书寿梅集序》(天津博物馆藏)(图3)中开列了松江地方的才俊名单,感慨他们虽于战火之中,仍不以时废、不忘学问,其中提到不少避地而来的书画家:

      

      松江在元季时,鸿儒硕彦多避地于此。自铁崖杨公而下,若钱惟善思复、若孙作大雅、若陶宗仪九成、邵亨贞复孺皆杰然天下士。而土著之士则有陆宅之、董良史、卫山斋诸人者皆才隽,喜文雅,游相翼,虽更俶扰,无忘问学,唱酬吟讽,不以时废,风流文雅,照映一时。

      松江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也将此事追溯为松江文化的繁盛之始:

      吾松文物之盛亦有自也。盖由苏州张士诚所据,浙西诸郡皆为战场,而吾松稍僻,峰泖之间以及海上皆可避兵,故四方名流荟萃于此,熏陶渐染之功为多也。[3]

      此处所说的“皆为战场”,指的是元顺帝至正(1341-1368)后期的战争,从大都到江南烽火连天。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在高邮称王之后,又来到平江(苏州),改平江为隆平府。松江当时相对偏僻,既不是张士诚的都城,也不像常州那样是兵家争夺之地。这里除了暂时避乱的文人以外,更有如邵亨贞这样的文人画家。邵亨贞的祖父邵桂子在宋元之际便迁居到松江,其祖母是著名画家曹知白的姐妹。曹知白继承了宋代李成和郭熙山水画传统,并和当时画坛上著名的顾瑛、倪瓒、黄公望等人交往,他的绘画风格对邵亨贞影响很大。同时,“李郭”画风也在松江播下种子。

      周边区域的文人们不时将吴淞山水、“三泖五湖”入画,遂使松江成为文化活动交流碰撞之地。如黄公望的《九峰珠翠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九峰雪霁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分别为杨维桢、班惟志所绘,正是因为杨、班二人与松江的渊源,黄公望才绘制了松江佘山、白马山等九峰图景,可谓地借人名、人杰地灵。姚廷美的《有余闲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马琬的《乔岫幽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张中的《吴淞春水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下页图4)、李升的《淀湖送别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图5)等,都与松江地域景色有关,给松江绘画形成良好的文化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