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大规模驯化植物前,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突出,但在近代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裹挟下,全球各地生物交流频繁,植物病害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19世纪中叶马铃薯晚疫病诱发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但这场悲剧并非偶发个案。编著《世界环境史》曾提及“人与植物病害之间的纠葛贯穿了全部历史。人往往会无意间在植物中传入或散播某种病害”,但“植物病害只有在引发饥荒时才会影响人类历史”。①这里值得追问,难道不触发饥荒的植物病害就不会影响人类日常生计与社会结构吗?显然,许多植物病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虽不以饥荒形式出现,却关涉地方社会关系、全球贸易格局和区域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应对植物病害的方式是政治运作、资本流动、思想认知、族群关系等社会变动的再现。全球化时代下植物病害等非人类要素影响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值得深入研究。 20世纪初席卷南印度乃至其他英国殖民地的檀香穗状病(Sandal Spike Disease)便是一个反映帝国生态改造和地区贸易兴衰的典型案例。檀香穗状病是一种由微生物引发的植物病害,具有超强的传播力和破坏力,其肆虐给全球最主要的檀香产地——南印度造成了复杂的历史影响。从中可知当时英帝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维度的统治策略与成效。目前全球檀香贸易日渐复兴,世界多地人工栽培檀香的面积不断扩大,如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纷纷移种印度檀香。在根除该病害至今无解的情况下,这显然增加了病害持续扩散的风险。所以,梳理百年前檀香穗状病的来龙去脉也有利于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过去学界对印度檀香贸易史的研究不够,也未能将20世纪初檀香穗状病与帝国贸易兴衰相联系。②既往学界在研究商品贸易史时大多集中讨论消费文化或商品流动,缺乏从生产端视角关注同样影响商贸走向的生态要素。③然而,生产是贸易的前提,也是生产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端生态系统变迁与资源稳定与否,左右了贸易兴衰和消费转移。所以,商品贸易史研究需要重视生产端生态系统的变迁。就本文主题而言,目前仅见南亚史学者以斯拉·拉什寇在回溯19-20世纪印度檀香贸易史时将檀香穗状病视为阻碍印度檀香培育的“自然难题”。虽然作者已自觉地将植物病害纳入叙事,但并未展开详细分析。④无独有偶,此前英帝国环境史学虽有不少探讨殖民科学知识形成与传播的成果,但对殖民地种植园经济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植物病害大多一笔带过,而且将殖民地的能动性限定在人与人的关系,很少深入地剖析殖民地生态对帝国进程的影响。⑤与历史学界不同,林学和植物学界十分关注檀香穗状病成因和防治,但他们侧重研究植物病理学,并不关心该病害背后的帝国生态关系。⑥这显然无益于理解病害肆虐的内外原因和影响,也无法考察特定防治措施生成的帝国语境。 因此,研究植物病害与人类历史如何互相缠绕,不能只单一地关注自然或文化因素,而应考察植物病害所勾连的更为广阔的生态系统。本文所指的生态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整体。探究此中人类、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多物种相互关系的演变将是本文的重点。⑦本文主要利用英属印度刊载林业试验与调查报告的官方杂志《印度林业人》(The Indian Forester)、印度国家档案馆档案(National Archives of India)、大英图书馆印度事务部未刊手稿档案(Indian Office Record and Private Papers)、英国皇家植物园档案(Royal Botanic Gardens Library and Archives)等原始史料,着重考察檀香穗状病从何缘起,为何会迅速造成破坏,时人如何认知和处理该病害,各类应对方式如何重塑殖民地社会关系与自然环境,此中所反映的帝国生态关系的变动究竟造成了哪些后续影响。 一、从皇家之树到疾病之树 檀香穗状病最先大规模地出现在南印度,这与18世纪以来印度檀香贸易的发展历程相关。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与全球檀香贸易格局的演变共同构成印度檀香患病的重要背景。檀香是一种珍贵木材和优质香药,其心材色正味香、质地坚实、纹理紧密,是打造工艺品的理想木料,从心材中提炼的檀香精油可治疗多种疾病。印度檀香品种(Santalum album)以心材质量最佳、气味最醇厚著称,尤其南印度迈索尔周边地区出产的檀香木声名远播,贸易历史悠久。该地西临印度洋,东临西高止山脉,其内陆山地由常绿和半常绿热带森林覆盖。当地热量丰富,雨量适中,干湿季分明,覆盖着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色沙壤土。优渥的自然环境使得此区域内檀香树枝繁叶茂,形成高质量的芬芳心材。 印度檀香文化较早形成,并通过佛教交流和商品贸易等方式向外传播。自公元起,印度檀香文化向西进入阿拉伯和罗马,向东进入中国,并逐渐在这些非檀香生长地的医药体系和精神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早期檀香贸易网络由亚洲商人经营,后由欧洲商人介入。直至18世纪,以中国为主要进口市场之一的国际檀香贸易格局成型。此时印度檀香的出口规模还较小,国际檀香市场主要被葡萄牙与荷兰经营的帝汶檀香所占有。18世纪起,随着英国推进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进程并积极拓展对华贸易,印度檀香的商贸价值被不断强化,贸易规模也迅速扩大。随后,帝汶檀香资源日渐枯竭,英国商人便利用印度檀香资源成功地挤入对华檀香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