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金币时代:佛罗伦萨佛罗琳金币的铸造与传播

作 者:
陈勇 

作者简介:
陈勇,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温州 325035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1252年,佛罗伦萨发行佛罗琳金币,欧洲从此回归“金币时代”。佛罗伦萨之所以率先走上发行金币的道路,一方面在于12、13世纪欧洲人口与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对大额货币的需求,欧洲人重新控制地中海世界的黄金贸易路线,以及佛罗伦萨有机会从地中海世界获取充足的黄金供应等宏观因素;另一方面则在于佛罗伦萨早期的铸币改革、羊毛贸易的发展以及第一平民政府的反皇帝立场等微观环境。佛罗琳金币在发行以后,迅速传遍欧洲,影响甚至波及伊斯兰世界。佛罗琳金币的迅速传播,与其币值稳定、定价基础的地方化、托斯卡纳地区的统一货币体系以及佛罗伦萨“商人—银行家”的国际化贸易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4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23)03-0001-15

       1252年,佛罗伦萨发行金币佛罗琳。新发行的货币价值高昂,是当时托斯卡纳地区的流通货币——银币第纳里(dinari)的240倍。令人吃惊的是,价值如此高昂的佛罗琳金币居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甚至远达突尼斯苏丹的宫廷,佛罗伦萨也因此声名远播。同时代编年史家乔万尼·维兰尼记录了一段趣闻轶事:突尼斯苏丹非常喜欢佛罗琳金币,因此他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座基督教城市铸造的。于是,他找来比萨商人询问,后者出于嫉妒,回答说这是由他们境内的蛮族人铸造的。但苏丹认为能够铸造如此精美货币的民族一定不会是蛮族人。于是他又找来一名佛罗伦萨人,后者如实回答了苏丹的疑问。最后,苏丹因为佛罗伦萨人拥有金币佛罗琳,决定赐予佛罗伦萨人与比萨人同等的商业地位。①后世研究者费迪南德·谢维尔(Ferdinand Schevill)也对佛罗琳金币在提高佛罗伦萨声誉方面的重大作用予以了高度评价:“无论但丁、乔托,还是整个15世纪的艺术家们,都比不上这枚小而便捷的发明物——佛罗琳金币,因为只有它做到了把红百合花之城的名字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②

       从7世纪中后期墨洛温王朝发行银币第纳里开始一直到1252年佛罗琳金币的发行,在这近500年的时间里,银币第纳里一直是西欧内陆铸造并流通的唯一金属货币。受佛罗伦萨的影响,在此之后一百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欧洲国家或城市纷纷开始铸造金币。③学术界通常将这一现象称为“金币革命”(Gold Revolution)④、“黄金归来”(back to gold)⑤或“13世纪的商业革命”。⑥西欧铸币史的发展演变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⑦但总体而言,学术界往往只提及佛罗琳金币在当时具有国际货币的作用,但对佛罗伦萨为何能率先发行佛罗琳金币以及佛罗琳金币为何会得到广泛传播这两个问题语焉不详。有鉴于此,本文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12、13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变迁与同时期佛罗伦萨更为微观的历史背景,分析佛罗伦萨之所以率先发行佛罗琳金币的原因;第二,结合佛罗琳金币的铸造史及其传播路径,从币值稳定、定价基础的地方化以及贸易网络等角度来解释佛罗琳金币的迅速传播。

       一 佛罗伦萨发行金币之缘由探析

       在佛罗琳金币发行之前,银币第纳里不仅一直是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货币,而且是流通中唯一的货币形式。⑧该货币体系的建立源自公元8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币值改革。矮子丕平(751-768年在位)统治时期,规定把1里弗赫(livre)(磅)重的白银划分为240第纳里乌斯(denarius)。同时期拜占庭帝国的流通货币被称为苏德勒斯币(soldius),其价值大致相当于第纳里乌斯币的12倍。因此,12第纳里乌斯就用来指代1苏德勒斯,⑨由此创立了以里弗赫、苏德勒斯和第纳里乌斯为基础的银本位体系。⑩780-790年,查理曼在打败伦巴第人、征服意大利半岛的中北部地区以后,把这一货币体系从法国传入意大利。在英格兰,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二世(Ethelbert II)与奥法(Offa)统治时期,自动引入了加洛林王朝的币值体系,但新硬币在重量方面略低于大陆货币体系。欧洲大陆重约1.7克,英格兰地区则重约1.3克或1.5克,纯度约95%。(11)由于语言的关系,里弗赫、苏德勒斯与第纳里乌斯在不同地区称呼不一样。法国称之为里弗赫(livre)、苏(su)与德尼厄尔(denier);意大利称之为里拉(lira)、索里迪(soldi)与第纳里(denari);英国则称之为镑(pound)、先令(shilling)与便士(penny)。无论名称如何变化,以英国为例,1镑=20先令=240便士的货币体系在此后几百年时间里一直是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接受的标准货币体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镑、先令与便士三种货币单位中,唯有便士是实际铸造出来并投入流通的货币,其他两种货币仅仅只是记账单位而已。

       在加洛林王朝崩溃之后的所谓“封建化”时期,其所开创的铸币体系出现两大显著变化。首先是铸币权的分散化。许多主教、贵族和城市纷纷取得铸造货币的权力。在法国,铸币权主要为各地方贵族所篡夺。在德意志地区,至10世纪中叶,奥托一世开始把皇室铸币权以特权的方式下放给僧俗贵族。在他之后的数位皇帝,特别是在奥托三世统治时期,皇室铸币权下放的进程显著加快。至11世纪末,铸币权不再是皇室的特有权力。与法国不同,德意志地区的铸币权主要为各地方主教所篡夺。在意大利,皇室对铸币权的控制延续了较长一段时间。至1100年,在罗马以北的意大利仅有四地拥有铸币厂,即米兰、帕维亚、卢卡和威尼斯。12世纪,意大利铸币权分散化的趋势开始加剧,不同的是意大利地区的铸币权主要为各城市所垄断。(12)

       与铸币权的分散化同步,随着铸币发行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同发行者习惯于根据自身利益来调整铸币的重量与纯度,结果导致加洛林王朝时期相对统一的铸币体系走向崩溃。在此过程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开始发挥作用,铸币不仅重量减轻,纯度也不断下降。10世纪20年代,法国雷恩(Rennes)地区的窖藏显示,银币德尼厄尔的重量已经从1.7克减少到1.5克。60年后,费康(Fécamp)地区窖藏货币的重量标准下降到1.25克。同一时期巴黎地区德尼厄尔币的重量只有0.99克。(13)在货币重量不断下降的同时,货币的纯度也开始不断下降。费康地区窖藏货币的纯度从最初的95%降低到70%-75%。同一时期,巴黎与鲁昂地区德尼厄尔币的纯度甚至更低,介于50%至60%之间。至11世纪末,重量最重、纯度最高的德尼厄尔币,如缅因(Maine)伯爵领的德尼厄尔币,其价值是邻城安茹伯爵领德尼厄尔币的两倍。图卢兹(Toulouse)地区发行的德尼厄尔币,其价值是邻城梅尔盖伊(Melgueil)地区德尼厄尔币的两倍。(14)

       西欧铸币体系的崩溃与货币贬值发生之际,正值欧洲人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期。贸易规模与交易量正不断扩大,社会对大额货币的需求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一些沿海城市纷纷开始尝试铸造和发行面值更大、更稳定的货币。1202年,威尼斯共和国率先发行新的大面额货币“格罗索”(grosso),其价值是第纳里币的26倍。威尼斯的做法很快为其他意大利城市国家所效仿,维罗纳、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纷纷发行自己的格罗索币。威尼斯人的影响甚至波及法国:1266年,法王路易四世参照威尼斯的规格,发行格罗申币。(15)但是,即便是新的、面值更大的“格罗索”币仍无法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欧洲贸易扩张需要一种具有更高价值的支付手段,而这种使命只能由金币来完成”。(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