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融合发展助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作者简介:
徐建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新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保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38)。

原文出处:
经济纵横

内容提要:

在当前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外部国际产业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技术打压、上游断供、市场封锁、生态脱钧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追赶型经济固有的发展水平差距、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外资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生态不优等是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要把握好内外协作融合关系、新旧接续融合关系、整零畅通融合关系、要素支撑融合关系等四大关系,在前端补链、后端延链、畅通协作、动能再造、优化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力、寻求突破,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弹性韧性。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11 期

字号: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适应发展形势变化和新发展阶段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相吻合的安全自主可控、内外协作顺畅、稳定有序升级的链条发展高级形态。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1]习近平总书记[2]在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的贺信中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性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世界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通过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嵌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融入全球化带来的增长效应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发展和产业体系建设。当前,在全球经济治理演变、外部势力封锁打压、重大突发事件等冲击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因素不断增加。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着风险隐患,如产业基础投入严重不足、整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特征明显。[3]为此,需要聚焦“卡脖子”领域和环节补短板,围绕优势领域和环节锻长板,推动产业间有机融合、产业链嵌套融合,进一步优化国内外产业循环协作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尤其要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为经济增长奠定更为安全、更加优质、更可持续的产业基础。

       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打压导致创新升级难度增加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在新能源、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数字信息等领域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甚至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处在散点突破阶段,尚未实现系统性、全局性、根本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材料、装备、人才仍严重依赖欧美创新链。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个别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对我国的技术制裁和封锁,扩大对华科技限制的领域,从终端商品到关键材料、制造测试设备、技术人员交流、企业科技合作,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式的科技封锁网,试图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4]如,美国在2023年重新修订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要求接受美国芯片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大陆扩大半导体产能,不能参与联合研究及技术授权等。这些对华技术输出、创新合作、科技交流等领域的限制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将导致我国企业创新合作难度增大、技术开发成本增加、发展不确定性加大。

       (二)断供卡阻导致链条运行震荡明显

       相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在重大技术装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尚有差距且进口依赖严重,一些高度国际化的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断供风险和“卡脖子”隐患较大。从重要产品和技术来看,2022年,我国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进口额分别为出口额的3.04倍、2.13倍、2.06倍、1.81倍,纺织原料、集成电路、医药材及药品进口额分别为出口额的2.55倍、2.70倍和1.71倍。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半导体领域,2022年,我国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0%,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环节约占全球的25%,但光刻机等关键设备、EDA软件、核心IP等全球占比偏低,存在突出的“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材料方面,我国是基础化学品出口大国,但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高端聚烯烃、芳烃类、化纤类等关键基础化工材料进口依存度较高,部分领域甚至空白;我国钢铁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一半,但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高端合金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上游进口受限导致部分国内企业采购周期延长、成本升高、产品开发受阻、生产经营停滞,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冲击。如,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出现下降,部分汽车企业生产线也曾面临停产风险。

       (三)市场封锁导致产能释放滞缓

       面向广阔的出口市场,我国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当前,部分国家祭起贸易保护大旗,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打压。如,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先后对价值近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四轮关税,其中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加征关税较多,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受到较大影响。加征关税倒逼一些国际品牌商和代理商减少中国订单、强化订单转移,导致国内优势产能释放缓慢,需求订单频繁波动。由于我国企业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在出口关税提高、国外订单转移等影响下,企业产品外销市场受阻,加之内销市场开拓滞缓,给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型调整带来很大压力。2022年,对美商品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6.2%,占家电出口的比重超过20%,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单项产品的出口额都超过300亿美元[2],双边市场震荡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整体来看,2022年对美商品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相比2016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同年越南对美国商品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3]同比增长13.6%,形成对我国出口的强劲替代。同时,国外高端市场封锁还会导致我国创新型企业先占优势丧失、获益空间缩小。如,一些中国企业和机构被个别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列入实体制裁清单,从而对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扩大市场形成制约。

相关文章: